2024年,市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发展改革中心工作,扎实推进法治建设,为全市发展改革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一)落实普法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党组书记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科室经常抓、各科室合力抓的工作机制。委党组会定期研究法治工作,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保法治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二)强化普法安排部署。落实全省发展改革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和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安排部署,印发我委《2024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2024年度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点》等,统筹推进我委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突出重点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等工作。
(三)坚持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坚持会前学法、重大决策专题学法10余次,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升。
(四)加强干部学习培训。利用集体学习会、陕西干部培训网络学院、学习强国等形式,组织干部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党内法律法规开展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干部法治素养。
(五)积极开展专题宣传。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原则,组织开展了“3•15”信用主题、“4•20”秦岭生态环境保护、2024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陕西省涉案财物价格认定条例》实施一周年、宪法宣传周等普法宣传活动,宣传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陕西省社会信用条例》《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提高了法律宣传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六)不断规范行政执法。持续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清理工勤人员持有行政执法证1人,截至2024年底全委共有13名干部持有行政执法证,同时积极动员组织、审查报送了5名人员申领执法证件。常态化开展权责清单梳理清理和合法合规性审查工作,推进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推行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制度,研究制定全委2024年行政执法事项目录,并在委官方网站公布。组织开展旁听庭审和委主要负责同志及科长“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优服务”等活动。开展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2024年共审查2份行政规范性文件,对6份党的规范性文件提出初步清理意见,不断强化依法行政制度基础。
(七)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贯彻落实《陕西省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工作暂行规定》《安康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则》,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聘请2名法律顾问,全年提供服务20余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读》为题开展法治专题讲座1次,有效助力依法高效履职。2024年我委未收到行政诉讼案件,无败诉情况,不存在干预司法活动情况。
二、特色亮点
1.涉企法律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按照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律法规政策清理工作的公告》,扎实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有关政策,破除妨碍企业公平竞争的制度壁垒。同时,组织全市经济稳增长工作专班各成员单位认真学习宏观政策一致性要求,做好承接落实国家和省级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确保支持性政策取向一致。
2.公平竞争法治基础不断筑牢。《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自2024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依托集体学习会和个人自学等方式,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学习解读,不断强化发改干部公平竞争审查意识。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提醒,制作公平竞争审查样表,厘清科室职责,按照规定开展审查工作,持续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落实落细,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不断健全。
3.法治服务保障不断强化。推行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四抓四促”工作法,做好项目建设的合法性、合理性审查工作,法治服务保障作用不断发挥。2024年以来,组织筹备市级现场集中开工4次、市级项目观摩3次,高标准参加省级重点项目视频观摩3次。安康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均居于全省第一方阵。
三、2025年工作思路
1.持续落实普法责任制。坚持“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进一步明确普法责任,明确普法的主要内容、工作标准、时限要求,推进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不断提升普法实效。
2.持续创新普法方式。采取“线上+线下”的宣传方式,组织开展实效性强、参与度高的法治宣传活动。积极开展普法工作人员法律及新媒体专业知识培训,持续提升发改干部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提高普法宣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