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各地聚焦产业培育、就业帮扶、“五社联动”社区治理等重点工作,全力稳就业、兴产业、优服务、促融入,打造了一批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明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安置区。为充分展现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现推出“全力打造易地搬迁示范安置区典型案例”系列报道。
白河县高度重视搬迁群众就业工作,创新实施“四百工程”,推动搬迁群众就业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为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奠定坚实基础。
一、成立百家劳务公司,引导搬迁群众转移就业。一是健全体系。县级层面出台系列鼓励激励群众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健全完善县镇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全县所有搬迁社区均成立了劳务公司,负责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宣传政策、组织培训、推送岗位、引导就业、服务维权、壮大工厂、回引能人、落实社保等10项工作,为搬迁群众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服务。二是深化协作。注重筛选有责任心、带动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外出务工能人,由劳务公司主动对接联系,引导鼓励其帮带同村外出搬迁务工群众,有组织地开展“点对点、一站式”输送,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大力实施“春风行动”,加强与高陵、溧阳等对口帮扶地区企业对接联系,劳务公司主动匹配务工群众和招工企业的双向需求,扩大搬迁群众就业覆盖面。三是加强服务。健全搬迁外出人员联系沟通制度,按照“互联网十党建”工作理念,建立务工微信群、QQ群,及时掌握外出搬迁群众务工状况,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保障。近三年来,每年实现搬迁群众新增就业1000人以上,每年为搬迁群众开发护河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1300个以上,不断拓展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岗位。
(劳务公司组织夜间招聘会)
二、壮大百家社区工厂,帮助搬迁群众就近就业。一是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优化政策、引优退弱、做大龙头、强链延链、提质增效、加快发展”原则,积极推进产业重点镇建设,大力发展以茅坪镇、西营镇为主的毛绒玩具文创产业集群,以卡子镇为主的电子线束产业集群,以城关镇为主的服装加工产业集群,以宋家镇、仓上镇、冷水镇、麻虎镇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积极承接发达地区毛绒玩具、电子线束、服装鞋帽等产业转移,着力招引绣花、铜线、模具加工等配套企业,培育一批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新社区工厂。鼓励发展手工艺品加工及其他新社区工厂,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文旅商品,实现搬迁群众增收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二是创新就业模式。充分考虑搬迁社区劳动力特点,大力推广“园区总部十新社区工厂十家庭工坊”模式,确保搬迁人口留得住、能就业。坚持以新社区工厂为轴心,向上拓展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向下延伸发展家庭工坊,为搬迁群众提供灵活就业岗位,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三是加强扶持力度。县委、县政府成立加快新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新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门槛准入、资金扶持、技能提升、融资服务、税费减免、营商环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统筹推动全县新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2024年新引进建成了冷水亮博源毛绒玩具厂、麻虎新奇特塑胶玩具厂、西营双兔玩具厂等8家社区工厂,全县新社区工厂稳定在145家,带动搬迁群众就业人数稳定在1600人以上。
(2024年新引进的双兔玩具厂投产运营)
三、开展百场技能培训,提升搬迁群众就业技能。一是按需组织培训。每年由劳务公司逐户了解搬迁群众外出务工需求,分门别类建立全县易地搬迁劳动力数据库和培训需求总台账,做到市场需求和群众意愿相统一。依托县职教中心、孵化基地、民办培训机构等平台,采取灵活多样、就地就近原则,开展订单、定向、定岗等多种类型培训。全力抓好农村实用技术、特色产业技术、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以及致富带头人创业等培训,做到“搬迁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培训什么,什么有市场、我们发展什么”。二是健全完善机制。坚持将扶技、扶志、服务相融合,创新开展技能培训“三三融合”模式,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人才技能培养。坚持将搬迁群众技能培训纳入县对镇、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健全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健全完善“应培尽培”机制,设立创业促就业专项资金,激发群众创业就业热情。将后续服务作为技能培训的延伸和拓展,根据搬迁群众意愿分类施策,对就业培训统一输出人员分项目建立就业人员专档,定期跟踪回访。对创业培训后有创业意愿人员,提供证照办理、创业贷款、创业孵化、专家指导等服务;对产业培训后有产业发展需求的,开展技术咨询、市场信息、产品购销、风险防控等帮扶服务,通过优质服务助推培训效果提升,促进群众增收致富。2024年已开展技能培训101场,培训搬迁脱贫劳动力1345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55%以上。
(2024年家政养老护理培训)
四、实施百个工赈项目,拓宽搬迁群众就业渠道。一是选准实施主体。强力推动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注资主体的村级劳务公司实现122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大力支持劳务公司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承接农村小型工程项目,就地带动搬迁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增加收入。二是明确项目类型。发改部门牵头,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农村基础设施领域以工代赈项目、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领域以工代赈项目”三张清单,对使用政府性资金建设的单项投资规模200万元以下、购买服务50万元以下,符合有关规定可通过“三重一大”确定实施主体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全部由村级劳务公司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承接实施。三是鼓励村民自建。推行项目建设与基层治理共进,尊重群众意愿,在村级劳务公司承接的项目中选取部分技术要求不高、前期工作简单的农村小型工程,采取村民自建方式实施,健全全流程管控机制,实现村民自建自选、自管自用。2024年实施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4个,在83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15个政府投资重点工程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共带动800余名搬迁群众就近务工,发放劳务报酬1075万元。
(以工代赈项目带动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