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要闻动态 > 发改动态 > 正文内容

全力打造易地搬迁示范安置区典型案例之十七——安康市:以“六小”暖心工程抓实易地搬迁后扶工作

发布时间:2024-11-05 15:37作者:转自省发改委网站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各地聚焦产业培育、就业帮扶、“五社联动”社区治理等重点工作,全力稳就业、兴产业、优服务、促融入,打造了一批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明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安置区。为充分展现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现推出“全力打造易地搬迁示范安置区典型案例”系列报道。

  近年来,安康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康考察调研时作出“乐业才能安居”的科学论断,从办好搬迁群众最关心的“关键小事”入手,在全市219个100户以上有条件的搬迁安置区全面推行小超市、小库房、小餐桌、小课堂、小厅堂、小菜园“六小”暖心工程,最大限度满足占全市近三分之一人口、93.78万搬迁群众在迁入地的基本生活需求,梯次向百户以下搬迁安置区延伸,鼓励有条件的搬迁安置区拓展建设小公墓、小圈舍、小市场、小广场,进一步织密基层公共服务网络,促进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可发展。以“六小”暖心工程为重点的乐业安居措施推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表扬。

  对接需求配建“六小”工程。坚持一体布局、统筹建设“六小”工程,用暖心服务让群众安心居住、舒心生活。配套小超市。依托周边金融网点、电商网点、快递物流等综合性服务场所,采取减免房租、水电费等措施支持搬迁群众自主创业,在搬迁安置区建设小超市249个,有效解决群众采买日常生产生活物资不便问题。建好小库房。充分利用搬迁安置区闲置房、周边政策保留房、具备条件闲置场地,改建新建250个、2.6万平方米的公有共用小库房,有效解决群众生产工具、老旧家具、棺材寿木等仓储难题。办优小餐桌。鼓励安置区开办“爱心”餐厅、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与“一院两制”敬老院相结合,建成211处、1.6万平方米小餐桌,提供集中就餐或上门送餐服务,有效解决老弱病残和留守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日常就餐问题。开办小课堂。依托安置区现有活动中心、会议室以及周边学校教室、企业会议室等场所,开办214处小课堂,采取“群众点单、政府接单”方式,由人社、科技、教育、农业农村等部门分别牵头组成专家团队,通过巡讲、实训、网络教学等方式,为搬迁群众开展精准化创业就业培训指导,努力让每名有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学会一技之长。搭建小厅堂。建成215个、面积3.1万平方米的小厅堂,有效解决搬迁群众无专门场所操办红白喜事的问题;以村规民约形式建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规范性约束和倡导性标准,助推整治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弘扬孝义文化,降低人情负担,培育文明新风。建设小菜园。社区党支部牵头流转周边闲置、撂荒耕地1901亩,按照户均0.1亩的面积划分地块,采取搬迁户统一申请、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配,让1.82万户搬迁群众吃上自家“小菜园”放心菜,为群众节省过千万元的生活开支。比如,旬阳市蜀河镇三观安置区一次性流转土地6.2亩,划分成62块小菜园,以抓阄的方式二次分配给有种植能力、有种菜意愿的搬迁群众。

  汉阴县城关镇中坝搬迁安置区小菜园

  专班推进提升建设效能。成立“六小”暖心工程建设专班,强化统筹协调、督查指导,推动建设任务加速落实,确保更好更快惠及搬迁群众。集约功能。针对部分搬迁安置区场地有限,难以为每个小工程开辟独立空间的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指导安置区整合服务用房,赋予同一场所多项功能,实现融合利用、有效覆盖。支持安置区建设小超市时,与爱心超市、“道德银行”等合并经营;小课堂、小餐桌、小厅堂可在同一场所设办,错时使用,确保安全卫生。比如,平利县广佛镇广佛寺社区将小超市建设与新民风积分超市合并使用,提升综合利用效率。整合资源。着力解决“六小”暖心工程建设及后期管护、服务管理等缺少资金项目支持的问题,紧盯中省政策和投资投向,主动衔接汇报,累计整合后续扶持省级专项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苏陕协作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2.15亿元,保障工程建设有力推进。督考一体。针对建设初期存在用力不均、进度不一等问题,将“六小”暖心工程建设纳入对县(市、区)专项考核,采取“月通报、季分析、年总结”方式强化督导,推动形成快马加鞭往前赶的态势,确保各项建设任务高效落地。

  健全机制优化管理运行。完善“六小”暖心工程管理运行机制,最大限度释放功能作用、提升服务效益,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精细化服务机制。统筹社区党员干部、退休教师、道德模范、网格员等人员力量成立志愿服务组织,细化志愿服务举措,持续开展公益活动,依托小餐桌、小课堂等载体,为有需求的搬迁群众提供上门送餐和儿童关爱服务1.3万人次。常态化管理机制。严格落实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等一线人员管理服务职责,逐项建立“六小”工程管护细则,明晰责任主体、权利义务、保障措施,让“小工程”持久发挥大作用。比如,石泉县喜河镇藕阳安置区建立小库房管理制度和使用台账,细化申报备案、使用归还、安全注意事项和禁止事项等事宜。市场化运行机制。在保障搬迁群众基本需求之外,审慎稳步推动“小库房、小餐桌、小菜园”市场化运营,既避免政府大包大揽负担过重,又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责任编辑: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