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拓展“信用+X”应用场景 助力社会 信用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4-02-27 17:11作者:曹丽丽

  汉阴县以信用便民利企为立足点,不断拓展丰富“信用+”应用场景运用,把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规范经济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先后获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省级文明县城等多项国家荣誉。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获评全省政务诚信评价“优秀”等次。

  凝心聚力,夯实信用制度建设

  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建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42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全县各级各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体系。先后印发《汉阴县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10余个,规范指引全县各镇、各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全县信用建设打牢制度性基础。充分利用安康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完善数据库,形成纵向上联省市,下联镇村,横向联动部门信用信息系统的网络体系。开展定期调度、专人指导、季度通报,动态归集水、电、气、科技研发等特色涉企信用信息,实现一网融合、信息共享。积极宣传推广“秦信融”平台,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扎实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创建与评定工作,截至目前,已创建信用镇4个,信用村59个,以信用为基础的农村金融服务新体系已基本形成。

  同力协契,构建信用监管体系

  不断完善政府诚信机制,公开承诺履行承诺兑现承诺,构建“亲商、安商、富商”九条承诺服务企业机制,推行“管家式”信用修复服务,通过电话告知、上门走访、短信提示等方式,引导失信主体完成信用修复,帮助企业消除不良影响、重塑良好信用。2023年全县共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13户,个体1171户。重点对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新官不理旧账”等失信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全面清理政府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因业务往来与民营企业形成的逾期欠款,全部完成清偿欠款累计568笔73119.72万元。严格落实信用信息“双公示”制度,截至2023年底,累计向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报送双公示信息数据2万余条。

  创新应用,信用赋能惠企便民

  创新打造“税务管家+信用培优”新模式。开展“纳税信用培优提升”工程,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纳税人,推行精细化管理、科学化预判、常态化回访、制度化赋能的“四化”管理服务模式,将纳税信用成功转化为企业的融资资本,激发中小微企业活力,助力民营经济发展,让诚信经营的企业和纳税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创新推行“信用+市场监管”新模式。在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等21个重点领域出台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施方案,形成“1+21”分级分类监管实施体系,以“绿黄橙红” 界定从低到高安全风险等级,对全县2万余家市场主体进行“四色”分色标记。实行差异化监管方式,创造公平守法诚信营商环境。创新推出“信用+基层治理”新模式。积极探索信用与“321”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将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作为试点社区,努力打造和谐、文明、诚信的乡村环境,制定《汉阴县农村和社区居民信用积分管理办法(试行)》,联合县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信用先进个人授信激励办法,在授信额度、贷款利率、审批流程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引领示范,诚信文化深入人心

  积极宣传信用体系政策,引导市民重视社会信用记录,熟悉信用政策,规避失信行为,争做诚信个人,从根源上减少失信事件。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融入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工作,通过制作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典型事迹宣传展板,让人人学习诚实守信道德典型,同时加大失信反面典型曝光力度,让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观念深入人心。全县10个镇、159个村(社区)每季度开展一次道德评议,对诚实守信先进典型上红榜大力宣传,并发放信用银行积分,为群众兑换生活用品,对失信反面典型上黑榜曝光,并落实帮教人员进行教育转化。出台《汉阴县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礼遇关爱实施办法(试行)》,营造全社会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运用“承诺+容缺”信用审批机制,有效压缩办理时限,减少企业“折返跑”次数和“缺件难办事”问题。及时解决办事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级政务服务(综合)标准化创建试点。

[责任编辑: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