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要闻动态 > 发改动态 > 正文内容

全力打造易地搬迁示范安置区典型案例之十四——安康市汉滨区:刘家沟社区“123456”工作法打开社区治理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3-12-29 09:57作者:安康市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中心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各地聚焦产业培育、就业帮扶、“五社联动”社区治理等重点工作,全力稳就业、兴产业、优服务、促融入,打造了一批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明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安置区。为充分展现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现推出“全力打造易地搬迁示范安置区典型案例”系列报道。

  汉滨区江北街道办刘家沟社区占地300亩,建设搬迁住房11栋410套,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398户1881名。如何确保这些搬迁群众搬得出还能稳得住?安康市汉滨区刘家沟社区给出这样的答案:立足“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目标,以发挥一个引领、开拓两项创新、深化“三治融合”、做实“四重保障”、建好五大阵地、实施“六小工程”打开社区治理新格局,让搬迁群众“搬”出新生活、过上好日子,实现了搬迁群众从“山头”到“城头”、由村民变居民的华丽转变。

  安康市汉滨区刘家沟社区全景图

  发挥一个引领,夯实治理根基。搬迁群众在哪儿,党组织就建在哪儿,服务就跟到哪儿。搬迁群众入住后,社区第一时间采集党员信息,精选党支部书记,推行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配齐支委成员,把搬迁群众中的党员致富带头人吸纳进党组织,带动小区内19名党员、200余名群众和30余名志愿者共同参与到小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中。

  开拓两项创新,回应群众关切。积极践行“原籍管理地和林,社区服务人和房”服务理念,大力推行“居住簿”制度,为暂不愿迁移户籍的397户群众办理“居住簿”,精准做好学龄儿童入学、城乡医疗、居民养老等工作,让群众就近享受到快捷、高效、便民服务。针对“物业管理服务难”问题,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居民+公司”模式,引导搬迁群众成立业主委员会,组建8+N支志愿服务队,引进物业管理公司,面向搬迁群众提供保安、保洁等14个就业岗位,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深化“三治融合”,提升治理效能。深化“三治融合”,探索推行“基层党建+网格管理+文明实践”治理模式,建立“书记联万家、干部包片、网格长包楼栋”包帮机制,以楼栋为单位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为搬迁群众讲政策、送温暖、化矛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每年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宣讲、普法宣传、惠民演出等20余场次,不断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深化拓展“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探索建立“道德银行”,实行“正向加分、负向减分”积分制管理,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社区共评选出道德模范、优秀网格员、社区好人30余名,奖励平安道德积分246200分,居民兑换物资价值2.4万余元,以榜样力量带动更多群众向上向善。

  安康市汉滨区刘家沟社区为道德模范奖励积分

  做实四重保障,增加群众收入。在调查摸底群众务工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开发14个社区公益岗位,引进社区工厂,每周推送省内外企业招聘信息,动员居民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构建多样摸排清底数、社区工厂增就业、公益岗位强兜底、招聘信息送好岗“四重保障”,不断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让腰包“鼓”起来。

  搬迁群众在刘家沟社区工厂务工

  建好五大阵地,感受浓浓乡愁。着力打造党群服务、政治生活、宣传教育、文化生活、邻里沟通“五大阵地”,建成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活动中心,修建百姓大舞台、1500余平方米文化广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让搬迁群众更好融入周围环境。

  安康市汉滨区刘家沟社区文艺汇演现场

  实施“六小工程”,满足多元需求。聚焦群众需求,实行群众“点单”、社区“接单”,大力实施小菜园、小超市、小餐桌、小库房、小课堂、小厅堂“六小工程”,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养的生活环境和惠民、利民、便民的服务措施,赢得搬迁群众一致点赞。

  刘家沟社区干部给搬迁户发放“爱心菜苗”

[责任编辑: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