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水,企业如鱼,水质佳则鱼欢跃。
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涉及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安康水利系统,他们聚焦市场主体所需、人民群众所盼,在服务园区、优化审批、政策惠企等方面,以优服务、简环节、压时限、提质效为重点,用硬措施抓好“软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安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优服务,一张笑脸诚心服务
今年7月19,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昌兰来到市政务大厅,以办事群众的身份,从自助取号开始,为某公司职员王先生办理申请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相关业务……
此举的目的是通过换位办理业务,深入查找办事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自全省开展“三个年”活动以来,市水利局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安康市水利局关于印发<2023 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在市政务大厅设立水利服务窗口,面向市场主体办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审批、水库汛期安全调度运用计划审批、水利基建项目初步设计审批、水利工程法人验收质量评定结论核备等44项政务服务事项。为方便群众办事,该局树立“小窗口大服务”理念,配齐配强水利窗口 A 岗人员,明确一名固定 B 岗人员,确保“换人不脱岗”。加大对窗口工作人员关心关怀和鼓励激励力度,加强水利业务知识培训,方便及时回应办事群众政策咨询。同时,深化“帮办代办”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水利重点项目“帮办代办”全覆盖,深化“帮办代办+X”模式(帮办代办与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绿色通道、“标准地+承诺制”等改革方式集成创新)。组建项目管家团队,以小分队形式包联重点项目,实时对接、上门服务,聚力推动重点项目加速落地投产;严格落实政务服务事项库动态管理机制和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负面清单制度,严禁“明进暗不进”。推动“就近办”“智慧办”“免证办”“承诺办”,推行周末、节假日“预约办”等服务,进一步提高企业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今年以来,市水利局荣获“全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优秀承办单位”“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优秀等次”。水利窗口荣获政务服务“红旗窗口”1次、企业锦旗1次、政务“服务标兵”1次、政务服务“周形象大使”2次,并受到各类通报表扬18次。
压时限,一张清单明明白白
行政审批时限压缩41%以上,用水报装时限压减在7个工作日以内……今年以来,市水利局按照“应进全进”原则,将承担的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市政务大厅“一窗办理”,并实行事项清单动态管理,一张清单告知,一张网“最多跑一次”,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水利事业惠企便民。
市水利局以优化流程、公开标准、规范审批为重点,整合优化审批流程,强化审批数据共享,开展并联审批、不见面审批等,实现办理环节、申请材料、审批时间持续压减。
严格落实全流程在线审批,进一步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间、增便利,坚决破除“体外循环”和“隐性审批”问题;制定“五项措施”,不准随意折扣政策执行,不准无端增设审批环节,不准冷漠应对服务诉求,不准擅自超越执法边界,不准滞后回应企业问题,防止出现扩大审批范围、增设许可条件、设置变相许可等行为;严格落实“最多跑一次”、容缺受理、延时服务等制度,进一步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深化“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以取水许可为重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网办理、一证准营”,不断优化市场准入准营的环境条件。
同时,市水利局加强审管联动。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行中的审管联动,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原则,以证照颁发和信息推送为准厘清审管边界,完善审管信息主动归集和交流互动机制,实现部门信息互认、共享、共用。
提质效,一批项目高速推进
省、市重点项目——恒河水库准备工程顺利推进、平利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国家试点项目6月30日开工、紫阳县瓦房沟水库启动建设……截至10月底,全市有在建的小型水库、汉江综治、中小河流治理、水保治理、供水保障、移民后扶等项目工程244个,完成年度投资17.66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88%,同比增长7.5%。
安康水利建设项目迅速推进的火热现场,是水利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三个年”活动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市水利局从工作质效入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项目推进专班负责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台账,落实项目建设年度任务、开工时间,并量化分解到月。并落实任务落实调度通报制,对县(市、区)项目投资完成进度情况进行量化排名,在全市范围进行通报。连续两个月排名靠后的项目县(市、区),由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县(市、区)水利部门负责人约谈,进行警示提醒。在办事窗口,按照“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评价对象全覆盖、服务渠道全覆盖”原则,严格落实“好差评”机制,在完成申请资料受理程序后,邀请每一位办事群众利用评价器,对政务服务情况进行评价,形成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衔接。
同时,在公共资源交易方面,市水利局推进交易电子化、便利化,推行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等交易新模式,实行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运行。推进数字证书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跨地区、跨平台互认。在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推动以信用承诺和工程信用担保代替投标保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