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康市坚持把贯彻落实“三个年”要求作为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抓手,持续在政策传导、银企对接、激励评价等方面下硬功夫,通过“六服务”助力企业融资迈过“六道坎”。
一、聚焦“政策传导”,迈过信息壁垒坎。金融政策加持。运用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截至8月末,全市再贷款余额22.04亿元,新发放再贷款10.21亿元;运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发放激励资金4829.33万元,撬动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1.2亿元。聚力入企问需。常态化宣传中省出台的各类金融政策,走访摸排企业融资需求,及时建立和推送融资需求、政策产品、项目企业“三张清单”,向银行机构分类推送重点企业名单1500余户。做实金融顾问。归集各类信息1.18亿条;选派333名金融顾问对接服务976户企业,基本实现重点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金融顾问全覆盖;组建金融顾问服务群和金融服务团队,推送金融政策300余条次。
二、健全“服务体系”,迈过触角延伸坎。实施金融组织体系完善、金融服务水平提升、金融资源配置供给、金融风险有效防范“四大行动”,鼓励银行机构增设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5个以上。推广“乡村金融超市”经验做法,构建乡村金融服务“前沿阵地”,切实提升融资便利度。设立“乡村金融超市”158个,今年累计办理各类业务10.57万笔2.15亿元。辖内9家银行机构推出“乡村振兴助力贷”“种植e贷”“惠农e贷”等64款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信贷产品,余额270余亿元。
三、突出“银企对接”,迈过信贷投放坎。积极构建政银企“三方协作”机制,搭建零距离沟通、高效率洽谈、低成本融资对接平台。点对点对接。聚焦“亲商助企日”活动,聚力融资需求清单,在充分征求融资需求企业拟合作银行、需求资金用途、企业运营状况等情况基础上,有针对性、选择性开展面对面政银企精准对接会,今年协调融资需求企业40余户6.55亿元。常态化开展。聚焦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产业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市各层级共举办各类政银企对接会50余场次;落实重点产业链企业贷款主办行制度,“一链一行”主办行政银企对接助力重点产业链做大做强;连续两年成功举办“金融活水润安康”主题活动,签订项目信贷215.91亿元;加强政银企对接跟踪督办,切实提升对接活动实效。
四、做强“融资担保”,迈过服务增信坎。做大“蛋糕”。推出以市带县发展模式,融资担保机构业务实现县域全覆盖;26家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实施担保业务倍增计划,做大“总对总”新型政银保等各类业务,持续做大担保业务规模。截至8月末,全市在保企业1160余户,余额61.23亿元,业务规模位居全省前列。降低“成本”。新型政银担业务做到“应保尽保”,银担“总对总”批量业务做到“见贷即保”;落实“免、减、缓”等助企纾困政策措施,“一站式”提供征信查询、抵押登记、合同公证等服务。截至8月末,加权平均担保费率1.02%,其中单户1000万元及以下项目综合费率0.62%。
五、用好“评价激励”,迈过资金撬动坎。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出台《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安康高质量发展评价激励办法(试行)》,合理设置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通过财政资金存放、资金账户设立等直接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贡献大小挂钩的方式,引导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以评价促投放、调结构、优服务。目前,已组织开展评价激励2次,累计调配财政资金20亿元,8家银行机构获得正向激励。
六、强化“培育服务”,迈过融资渠道坎。实行企业上市和新增挂牌两手推动,聚焦后备抓培育、聚焦挂牌抓服务、聚焦上市抓跟进,切实当好“超级保荐人”。制定推进企业上市挂牌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市级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申报标准,建立近期、中期、远期后备企业“一库三清单”,筛选市级上市后备企业23户,组织申报省级上市后备企业12户。截至8月末,挂牌企业92户,实现融资2.184亿元。实施企业上市“登门服务”行动和“育苗”专项行动,实现后备企业走访动员全覆盖;邀请专业机构培训辅导2场次以上,帮助企业为走好上市之路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