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要闻动态 > 县区动态 > 正文内容

石泉县:聚焦产业发展 ,稳住“搬”来的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3-07-04 17:21作者:石泉县发展和改革局


       石泉县池河镇集镇西区安置点位于石泉县城以东12公里,总占地面积约220亩,安置3省4市21镇70村1215户3813人。其中,安置“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户180户464人。是池河镇移民搬迁群众户数最多、搬迁户迁出地最复杂、安置点规模最大的移民搬迁安置点。于2015年单独成立居民自治组织“西苑社区”,设6个居民小组。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社区水、电、路、讯、天然气等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完善,新建了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场、幼儿园、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改建了池河镇卫生院、中、小学,满足了搬迁群众在文体、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同时,池河镇西苑社区通过聚产业、丰业态、强服务、提技能、细管理的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带动搬迁群众致富增收的好路子。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拓宽群众就业渠道。石泉县充分运用地理环境、人口集聚优势,吃透政策,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产业园区,让西苑社区周边产业集聚,类型齐全,为搬迁群众逐步增收致富提供了有效保障。西苑社区周边有陕西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池河片区、明星村生猪养殖园区等2个省级农业园区、陕西宝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5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石泉县丰源生态养殖家庭农场等4个市级以上家庭农场、石泉县益贸玩具有限公司等6家社区工厂、石泉经开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等。目前,正在创建省级蚕桑产业园,竭力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渠道。

  丰富周边产业业态,满足群众就业需求。坚持多措并举、“内外兼修”资源充分利用的方式,发展多种产业促进就业。对内,社区党支部与顺风村党支部开展“三联共建”,实现共建共享,利用顺风村发展的500亩香脆李园和明星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实现产业联盟,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结合鎏金铜蚕文化发展文化体验新业态,每年吸引游客和研学团队1万余人;另一方面,安置社区200余人在产业园区务工,年人均增收10000元以上。对外,西苑社区紧紧抓住机遇,建成社区工厂6家,引进毛绒玩具厂、电子线束厂经营,解决附近群众就业312人;同时,鼓励发展并建成电子线束家庭工坊3家,带动就业60余人。

  完善产业服务保障,激发群众就业热情。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西苑社区成立了39人社保服务队,所有网格员均为队员,实行点对点的精准服务,设立了就业服务窗口,落实就业服务专岗,制定了相关制度,规范了服务流程,为社区居民和用人单位提供产业奖补、技能培训、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就业信息、小额担保贷款、后续跟踪服务等一站式指导和服务,为社区居民发展产业、自主创业、稳岗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就业能力。紧紧围绕石泉县六大产业链发展,西苑社区创办了就业“孵化”基地,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学设置培训专业,组织劳动力参加旅游服务、家政服务、修脚师等专业技能培训,实现“培训即就业”。2021年以来完成技能培训403人次,创业培训28人,扶持自主创业121人。同时,对产业园按产业分类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并采取不定期对安置点产业园进行指导和动态监测,全面掌握安置点产业园生产经营和带动搬迁户情况,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家庭“人人有稳定就业、户户能稳定增收”。

  规范社区配套管理,保障群众安心就业。按照“原籍管理地和林,安置地管理房和人”的思路,一是创新实施了“书记民情三本账+三共六治”社会治理机制,使得搬迁群众的财产权益、公共权益和民主权益得到保障;二是新成立居民自治组织,并选派驻村工作队,持续做好防返贫监测和致富增收“一户一策”指导;三是在社区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一约四会,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文化传播、依法治理、道德评议、诚信建设、文明创建等活动;四是组建文化骨干队伍,常态化开展文艺活动;五是设立综治中心,建设智慧安防,确保社区治安防控无死角;六是实行绿色居住卡制度,搬迁群众原籍享有的社会保障政策,耕地、林地等土地承包权益不变,集体收益分配权和承包土地经营权及相关政策性收益不减,并同步享有搬迁社区创业优惠政策及政务、金融、教育、医疗、就业等服务,充分保障了居民的财产权益、公共权益和民主权益。



[责任编辑: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