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稳增长”“稳投资”的基础和保障。在恒口示范区工业产业园区120亩项目用地上,总投资3.5亿元的年产5万吨AGM隔膜玻璃微纤维项目一期工程1号生产线厂房已全部竣工,历时6个月完成项目落地到投产运营,项目跑出“加速度”,很大原因就是受益于恒口实施的“标准地”改革。恒口示范区严格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全面实施项目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营商环境满意度大幅跃升。
摆明准入标准,破解土地供需堵点。恒口示范区位于安康市月河川道中部,拥有大面积连块平地,土地资源优势明显,但传统的土地出让方式中,土地供需信息不对称一度是制约项目落地的堵点。为有效解决土地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示范区运用“标准地”改革试点县(区)优势,将土地产出标准和产业发展导向融合,紧紧围绕示范区“毛绒玩具、现代物流、精密制造、田园康旅”四大产业,以“标准地”改革为纽带,探索新型招商供地模式,有的放矢进行项目招引。将标准摆在明面,明确企业投资项目的亩均税收等硬约束指标,严守项目准入门槛,在项目招引阶段就把产业准入门槛讲明白、说清楚,让投资企业明晰投资预期,引导企业按需拿地,实现高标准高质量招引项目,推动土地资源流向优质企业、优质项目,为全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全力优化服务,推动改革提质增效。事实上,“标准地”不只是“地”,更是行政审批的服务链,是提质增效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更是以“带标出让”为切口,撬动项目全周期管理的大变革。不破法规破常规,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是恒口示范区推行“标准地”改革的有力举措。始终本着“项目落地,用地先行”原则,做好“店小二”,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将项目前期筹备、备案审批、建设投产及项目后评价等全部环节全部串联,事先告知标准,签订标准协议,按标施建、对标验收,一次性告知、一次性承诺、一次性办结;把握关键时间节点,提前介入,安排专人、靠前服务;签订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协议、开启企业绿色通道,多措并举促进服务提质增速。通过首宗“标准地”成功出让,示范区理顺“标准地”出让流程,创新推出“交地即交证、交证即开工;多部门协同代办、企业拎包入住”的供地举措,在为企业提供“标准地”优惠政策的同时,以保姆式全天候服务,深入了解企业个性化需求,实现零时间差审批,确保企业“拿地即开工”,发挥改革措施叠加效应,有效解决企业用地评价事项多、办理时间长、审批部门多等问题......构成示范区“标准地”改革中全力做好服务的生动实践。
抓实“标准地”改革,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事前定标准、事中定服务、事后强监管,“审批者”角色转变为“监管者”角色,“标准地”改革成为恒口示范区高效配置土地要素的必由之路,更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的重要内容。从首宗土地出让,到目前出让“标准地”303亩,恒口“标准地”改革探路带来多样的变化。一方面,改革提升着企业竞争力,令社会经济质效增加。“标准地”不仅在效率上缩短了企业要跑的时间和距离,更促使着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改革构建着新型招商模式,推动示范区招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提升,也撬动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撬动企业的高质量转型。而AGM隔膜玻璃微纤维项目这块带着“标准”出让的土地,更是让企业享受到了“放管服”改革的红利,感受到了“有为政府”的真作为。
聚焦安全保障,让企业发展安心放心。创新推出“三四五”机制,全面推行项目企业“警长制”,广泛开展“警企共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为企业纾困解难,明确每个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成立一个“警长制”专班。同时实行“三长联企”工作机制,即:局领导、所队长、辖区警长等“三长”与恒口示范区相关部门及领导紧密对接合力包联辖区全部企业及项目,在企业内部设置“驻企警务室”,并挂有警务室民警公示牌,不断拓宽“365天×24小时”政务服务渠道,着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区共选派169名民警,保证每个企业至少有3个警长包联,做到精准包联。其中,共包联22个市级项目、68个区级重点项目、56家五上企业,重点设了43个“驻企警务室”,提供“点对点”警企热线,“一对一”服务保障,“面对面”政策宣讲、疑难解答,全力服务保障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做到让企业安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