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要闻动态 > 县区动态 > 正文内容

石泉县发改局:聚焦搬迁后续扶持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石泉县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做法

发布时间:2023-05-30 09:43作者:

  摘 要:近年来,石泉县结合域情实际,在易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中,坚持以搬迁群众稳定增收为目标,以创建搬迁安置点“文明小区·幸福家园”为引领,以推进设施配套、组织管理、服务体系“三完善”为基础,以强化产业、创业、就业“三支撑”为关键,以落实财产、公共、民主“三权益”为保障,聚力实施三业覆盖全员化、常态管理智能化、办事服务便捷化、邻里关系亲情化、权益保障公平化“五化”举措,在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融得好、快致富”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石泉县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属国家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17个,累计搬迁群众5956户15909人。易地搬迁群众涉及范围广、数量大,后续扶持任务繁重。近年来,石泉县在安置点短板基本补齐的基础上继续发力,结合域情实际,坚持以搬迁群众稳定增收为目标,以满足群众现实需要为着力点,以创建搬迁安置点“文明小区、幸福家园”为引领,通过方向引领、社区管理、智慧服务、稳岗就业、办理实事等五方面重要举措,持续完善“135”石泉后扶模式,全力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不断提升易地搬迁后扶软实力,促进搬迁群众快速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一、坚持方向引领,社区风气向上向好

  聚力党建领航。印发《关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开展全县易地搬迁社区“六好双优”党组织创建和“评星晋级”活动,池河镇西苑社区、城关镇长安社区、珍珠社区、红岩社区均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选派标准,精准选派269名县级以上干部和367名镇干部组建的160支驻村工作队奋战一线,实现100人以上的易地搬迁社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全覆盖。实施“三联共建”、“旗帜领航”、“示范引领”三大工程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锻造硬核村级队伍、织密建强组织体系,不断推动搬迁安置点党建整体提升,不断增强搬迁群众干事热情和积极生活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凝魂精神文明。印发《石泉县乡风文明提升工程(乡风文明引领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秉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原则,健全党群团、志愿者、楼院长、文体娱乐“四支队伍”,组建物业管理、便民服务、平价商品供应、卫生服务、老人日间照料、留守儿童校外活动、创业就业服务、矛盾纠纷调处“八个中心”;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以“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为抓手,树千名标兵、弘新风美德,打造群众身边的价值标杆,激发向善向美的道德力量;开展形势宣讲、政策宣传、践行主流价值、文化传播、移风易俗五大活动,建立理论宣讲、立德树人、志愿服务、资源整合、组织保障五大机制。推动搬迁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法治意识增强,精神风貌改善,社会风气持续向好。

(石泉县城关镇长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二、强化社区管理,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健全社区管理机制。认真宣传贯彻《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持续巩固提升2021年已创建的10个星级创建社区(6个五星级、4个四星级),使社区管理方式更加精细化、标准化。对条件相对成熟的移民安置小区选举成立业主委员会,引导业主委员会选聘企业进驻小区开展物业服务。对群众意愿不高,尚未达到成立业委会条件的,由各镇、社区居(村)委会监督,推选楼院长进行管理,共享物业管理成果。推动全面建立党政主导、部门协同、镇村主抓的工作格局,打造贯穿县镇村三级、权责明晰、上下联动的共建共治共享工作体系。全县累计划分“321”网格2891个,遴选“三线”人员2024名,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各类信息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稳定风险防范、社会治安巡逻防控等工作,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责任明确,落实有力”。

  拓宽民情民意渠道。创新建立乡村治理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县、镇、村三级书记中分别建立“群众意见建议、群众利益诉求、群众投诉举报”三本民情账,三级书记电话向全县公开,专设“民情110热线”、石泉民声公众微信号等收集民情民意,通过发挥各级书记“关键人”的作用,办好民生“关键事”,为易地搬迁群众便捷办事、反映诉求、解决难题等拓宽了渠道,形成了“群众说事、书记接事、组织办事、安宁无事”的县域治理新格局。同时,规范办理流程,强化督办考核,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三、搭建信息平台,智慧服务温暖人心

  石泉县依托大数据网络,聚焦打造搬迁社区“智慧后扶”信息平台,与居民建立有效衔接的微信公众号,创新建立“智慧后扶平台+联办代办”服务模式,为搬迁群众提供智慧暖心服务,促进搬迁群众融入。

  共建信息智慧共享。以创业、就业、产业为基础,集就业服务、社区管理、物业家政、权益保障等一体,精准录入家庭基本情况、就业创业、产业发展、政策享受等基本数据,为信息平台高效运转提供有效数据支撑;广泛宣传推广,普及使用方法, 使社区群众想用能用会用,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紧紧围绕信息平台功能模块,建立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受理救助诉求,精准对接供需双方,妥善处理存在问题;灵活采取“线上线下”方式,特别是就业创业,一键求助、一网通办,人找岗、岗找人,推动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提升。

  便民事项智慧代办。以智慧后扶信息平台为基础,继续开发“智慧代办”模块和小程序,延伸办事服务渠道,深化智能搜索、引导服务,打造“不见面”办理业务新局面,最终实现“看得懂、查得到、问得清、办得了”的服务型、创新型、智慧型联办代办服务体系。同时探索出台《石泉县易地搬迁群众联办代办实施办法》,建立代办制度,变“群众来回跑”为“单位协同办”,积极开展为民联办代办服务。这一组合拳的实施打破了跨地域办事壁垒,打破部分民生政策在行政审批权限无法下放到社区的枷锁,统筹推进服务办事区域联动、聚力协同共治、助推办事便捷高效,逐步实现“让信息跑路、搬迁群众不跑腿”的目标。

(石泉县“联办代办”便民服务卡)

(微信“智慧联办代办小程序”)

  四、做好稳岗就业,致富增收持续巩固

  坚持以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为抓手,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精准服务,将稳岗就业各项措施落实落细,促进易地搬迁群众持续致富增收。

  四种方式充分就业。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措施,支持个体经营,大力发展“归雁经济”,鼓励搬迁群众返乡创业,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截止目前,扶持易地搬迁群众自主创业75人。转移就业,通过各类网络平台滚动发布用工岗位信息,通过线上线下组织招聘活动70场次,提供用工岗位1.65万余个,促进全县易地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5290人。产业就业,通过《石泉县2022年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等各类产业扶持政策,为全县易地搬迁安置点累计配套建设82个产业园区,带动易地搬迁户826户。公益性岗位就业,针对部分弱劳动力和就业困难户,针对性的安排合适的公益性岗位,就业604人,确保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3924户就业 6499人,实现每户有一人稳定就业和“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一一对应技能提升。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围绕县内外用工需求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施“一户一技一项目”工程,科学设置培训专业,邀请培训机构到镇村(社区)、田间地头开展培训,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式培养。已组织开展保健按摩师、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修脚师、砌筑工、焊工、电工等培训2289人次,其中搬迁劳动力参训309人次。产业就业技术培训。组建县镇村三级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围绕蚕桑、畜牧、蔬菜等五大主导产业和茶叶、烤烟等五大特色产业,搭建“110”技术服务平台,成立6支产业技术服务队,外聘农业技术专家16名,产业发展指导员147名,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产业技术服务工作。今年累计组织开展农业产业技术培训85场次,培训2700余人次。

(熨斗镇先联一组安置点社区工厂)

  五、办理民生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经过调研了解后,针对搬迁群众生产劳动、生活购物、就近就业、红白喜事、学生辅导等需求,以10个100户以上的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实施“六小”为切入点,通过新建与利用相结合,大力实施小餐桌、小库房、小菜园、小厅堂、小课堂、小超市等“六小”暖心工程,办成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促进了搬迁群众快速融入社区生活,夯实了高品质搬迁社区的底板,让搬迁群众的生活品质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断提升。

  这些“家门口”的服务,方便搬迁群众的同时,也搭建了搬迁群众的“交友平台”,助力搬迁群众相互融入,得到了搬迁群众的一致好评。喜河镇藕阳社区居民王谐贵说,“自从有了小菜园,大家在一起劳动,有时候事情耽搁了,邻居也能搭把手帮我们把水浇了,草除了,我就在自家菜地里面,用辣子、小葱感谢人家,嘿,你别小看这一小块地哦,这块地我种了有两三个月了,收的菜吃不完,在石泉咀摆地摊还卖了六七百块。”

(两河镇箩墙湾安置区“小菜园”)

[责任编辑:fgw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