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首场记者招待会的报道
10月17日上午,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首场记者招待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丛亮;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等三位党代表出席,介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成就来之不易,经济回稳向好
“10月16日上午,我们非常荣幸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作的重要报告。报告深刻阐述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报告当中有很大的篇幅讲到了经济工作。作为新时代经济工作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们感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攻克了许多长期没能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和要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赵辰昕的开场白令人为之一振。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赵辰昕介绍,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3.9万亿元增长到114.4万亿元,我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3%增长到18.5%,提高了7.2个百分点,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长到81,000元。
在赵辰昕看来,我国经济实力的历史性跃升,我国经济建设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伟大成就,是在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各类重大风险挑战接踵而至的大背景下实现的。“这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的过程当中,不断形成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创造性的理论成果,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要的原创性贡献。”赵辰昕表示,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为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以来,特别是三四月份和7月份,受外部环境、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等一些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国经济月度之间有所波动。会上,有记者关心当前的经济形势。对此,赵辰昕回应,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月度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发力、接续政策果断推出,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在不断恢复,整体保持了恢复发展态势。
赵辰昕指出,受国内外环境变化影响,当前经济运行中仍有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更要看到,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中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我国有14亿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加上完整的工业体系、完备的产业链、日益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这些基础条件为各类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面对我国发展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我们更加充满信心。”赵辰昕表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凝聚了磅礴伟力、注入了新的动力。他强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和方向,随着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中国经济回稳向好的态势必将进一步巩固。
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更广阔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进一步完善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体系,引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目前,区域重大战略有序推进,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持续缩小,特殊类型地区实现振兴发展。”赵辰昕说,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正在有序疏解,雄安新区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000亿元,北京城市副中心每年投资超千亿元。长江经济带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加快推进,优良水质比例已经提高至92.8%。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呈现新气象,以科创产业融合为引领的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重大开放平台建设进展顺利,绿色共保取得新进展,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N+X”规划体系加快构建,规划纲要已经出台并正在大力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稳步提升。
赵辰昕还列举了一组数据: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高于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由2012年的21.3%、19.6%提高到2021年的22%、21.1%。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逐步企稳,结构调整扎实推进。近年来,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5以上、商品粮量约占1/4、粮食调出量约占1/3,作为我国“大粮仓”的地位更加巩固。
据介绍,832个贫困县和12.8万个贫困村全部摘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资源型城市资源产出率累计提高超过36%,边境地区繁荣稳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五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1+N”规划政策体系逐步构建,横琴、前海和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深入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速提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加强,宜居宜业优质生活圈逐步构建,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发展更加便利。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支持香港、澳门作为重要着力点,不断优化提升中心城市功能。”赵辰昕介绍,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下一步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以横琴、前海和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为引领,加快推动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完善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有序推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发展,优化提升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功能,加强公共服务领域共建共享,将大湾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高质量发展典范。我们将全力支持香港、澳门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巩固国际竞争优势,让香港、澳门从国家发展大局中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和鲜明标识。”赵辰昕表示,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也不会变。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发展将为地区和世界提供更多的机遇、注入强劲的动力。
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来,外界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误区。国内外有一些声音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意味着中国要在对外开放上进行大幅收缩,甚至认为要搞自给自足的经济。
“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对此,赵辰昕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也早已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同全球很多国家的产业关联和相互依赖程度都比较高,内外需市场本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实际上,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促进市场经济建设、丰富市场供给、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全面提升综合国力创造了条件,有力改善了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促进了国内大循环效率和质量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会上,赵辰昕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以来,在全球疫情反复延宕、国际形势复杂严峻、跨国投资疲软的整体背景下,我国吸引外资克服了多重困难,实现了稳中有增、稳中提质的明显成效。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有信心,对中国市场是长期看好的。“我们将和有关方面一起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吸引外资的政策力度,更好地发挥外资促进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积极作用。”
“欢迎各国企业来中国投资兴业,继续共同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赵辰昕说,下一步,我国将发布实施2022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的范围,加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对外商投资的支持力度,为外商投资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将出台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政策措施,加大制造业引资的力度,着力解决外商投资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等制度,与有关部门和地方一起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为国际投资交流合作提供更多的便利。
始终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做到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里面主要装中国粮。”丛亮在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广大农民群众和粮食从业人员辛勤努力,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丛亮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我国粮食安全的良好形势:
一是粮食产量实现高位攀升。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站上1.2万亿斤台阶,自2015年起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1年创造了历史新高,达到了13,657亿斤,比2012年增加1412亿斤。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83.5公斤,仅人均粮食产量就已超过国际上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二是粮食生产基础不断夯实。全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划定了10.58亿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是粮食流通保持高效顺畅。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7亿吨,仓储条件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积极推动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质优价的市场化收购,认真抓好政策性收购,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
四是粮食应急保障更加有力。现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6000家、应急供应网点5.3万个、应急储运企业4199家、应急配送中心3047家,有能力应对各类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
五是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粮食市场波动较大。与之相比,我国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保持总体平稳,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当中,应如何有效保障粮食安全,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此,丛亮提出五个方面举措:一是落实“藏粮于地”,加大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力度;二是坚持“藏粮于技”,强化现代种业等科技支撑;三是优化生产布局,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加强收储调控,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五是开展节粮减损,促进粮食节约和营养健康。
“未来,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终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丛亮强调。
能源发展,既要安全也要转型
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确保能源安全始终是做好能源工作的首要任务。任京东在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科学指引下,多轮驱动的能源供给体系逐步完善,供给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不仅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的严峻考验,而且有力应对了国际能源价格动荡对我国发展的传导影响,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未来应如何守住能源安全底线?任京东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一是扎实抓好固本强基。坚持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充分发挥煤炭的“压舱石”作用和煤电的基础性调节性作用,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力争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同时,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煤炭、石油储备体系,特别是加快储备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设施建设,确保能源供应保持合理的弹性裕度。
二是扎实抓好有序替代。紧密着眼长远发展需要,全面构建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扎实推动水电、核电重大工程建设,统筹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确保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达到25%左右。
三是扎实抓好风险管控。继续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大力推进能源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煤炭、油气、电力供需等预警机制,不断加强应急保障电源、管网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提升区域互济、多能互补水平,持续强化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能源安全供应,进一步提升应急响应和抢险救灾能力,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用能安全。
“能源发展既要保障安全,也要推进转型。”任京东说,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近十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能源的消耗强度累计下降了26.4%。
非化石能源保持跃升发展的势头;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成效显著;科技创新驱动作用越来越强……任京东表示,我国已经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下一步,将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坚定不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在做好我们自己的事的同时,我们要认真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不断推进全球清洁能源伙伴关系,全面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夏天极端高温和极端干旱天气相互叠加,导致了水电大省四川出现了用电紧张的情况,牵动人心。对此,任京东表示,“面对灾情,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落实保供稳价决策部署,统筹调配各类资源力量,确保有效发电机组稳发满发,充分释放大电网跨省区互济能力,坚决保障安全稳定供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新形势下,我们将紧紧围绕能源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在进一步夯实常规能源保供基础的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着力疏通卡点堵点,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
赵辰昕在会上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疏通卡点堵点、振作工业经济、畅通经济循环,有效保障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特别是一些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运行。
据介绍,围绕不断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我国正在持续推进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锻长板补短板。一方面,立足我国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加快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中打造一批优势长板产业,提升重点领域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聚焦国计民生、战略安全等关键领域,紧盯“卡脖子”薄弱环节,按照“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一体推进短板攻关、迭代应用和生态培育,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突破重点基础领域短板弱项。
二是稳定工业生产。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要求,全力杜绝随意关停产业链重点企业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坚决避免疫情防控的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问题,努力确保工业园区有序运转、企业能够正常生产经营。持续抓好物流保通保畅,着力做好能源、原材料安全保供,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
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坚持“全国一盘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调整优化,提高全产业链运行效率。强化重大生产力统筹布局,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指导,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构建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培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四是深化开放合作。促进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发展。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鼓励外资加大高端制造、高技术等领域投资,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创新发展。务实推动国际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高质量实施,用好各类多边机制,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体系。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五是强化风险防范。着力推动已经出台的稳增长政策真正落地见效,特别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纾困解难,进一步释放政策的效应。加强产供储加销体系建设,强化市场监管,持续抓好大宗商品、原材料保供稳价。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体系,提升风险及时识别发现、精准有效处置能力,进一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力争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处置,切实保障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