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十年发生伟大变革,新征程聚力创造新的伟业。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指明了新时期的发展方向,明确了改革标尺,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全市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将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将大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要求作为谋划推进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着力在“七个必须”上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能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紧盯中省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前瞻性预警监测,系统性综合调度。强化分析研判,聚焦经济增长重点指标和关键支撑,用活用实“周调度、月通报、季研判”等有效工作机制,全力确保全市经济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问题研究,持续加强对产业项目、区域发展、工业增长、县域经济、新型城镇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课题的调查研究,提出针对性措施建议,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狠抓政策落地,以“加力、扩面、精当、慎出”的要求深入贯彻中省市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研究制定接续政策。 突出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围绕中省政策导向、资金走向、资本动向和民资意向,在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等领域接续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紧盯省市级重点建设项目,高效能组织重点项目集中观摩、集中开工和集中投产投用活动,力促项目储备、开工、建设、投产“梯次推进”。以实施西渝高铁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项目为依托,加快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增强区域带动发展能力。抢抓全省新增专项债券额度政策机遇,加快项目储备申报,做实做强项目落地工作,积极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资金支持。 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基础,明确错位发展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安康国家高新区、恒口示范区、瀛湖生态旅游区以及省级高新区、经开区、县域工业集中区、现代农业园区和“飞地园区”承载发展、集聚要素、壮大产业的作用,聚力打造一批产业集群。立足特色产业、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强化重要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产业建链补链、精链强链,促进毛绒玩具、纺织服装、商贸服务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增效有机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具有安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紧紧扭住“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个牛鼻子,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扎实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做大做强“6+X”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推进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形成区域性高质量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巩固拓展苏陕协作成果,深入实施“六小暖心工程”,推行“园区总部+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模式,建立产业联盟、订单分包等机制,推动新社区工厂由扩量向提质转变。扎实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精细化管理提升、存量问题化解、城乡融合发展“五大行动”,构建城乡协同发展新格局。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做好“五乱”问题排查等“七大专项整治”,遏制各类生态破坏行为,持续提升秦岭和巴山生态功能,把秦岭安康段建成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最佳区域。持续跟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加快编制全市“双碳”实施方案。围绕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多元化实现路径。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集中力量补齐教育卫生、健康养老、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等短板,推动民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扎实做好能源和生活物资保供稳价工作,完善市场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加强价格和储备政策协调联动,持续提升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能力,执行价格补贴联动机制,确保生活物资供应充足。 坚决克服松劲歇脚、疲劳厌战情绪,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自我革命推动改革发展。从严落实“一岗双责”,常态化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切实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头,坚决反对“权力”思想,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建立健全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的长效机制,加快建设学习型机关。对比发达地区、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践行“勤快严实精细廉”和“忠诚、干净、担当、责任、落实、奉献”作风,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发展改革系统落地生根、见行见效,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和新时代改革发展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