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是促进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石泉县持续把以工代赈、推广以工代赈实施项目作为撬动乡村振兴、带动就业的“杠杆”,将解决群众就业增收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搬迁群众量身打造就业平台,使以工代赈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助力器”。
砌挡墙、挖桩基、修水渠,这火热的时节当中,在饶峰镇三岔河村安置点后,到处可见干劲十足的工人。“我就是这个安置点的搬迁户,自从遭了雨灾,一直都担惊受怕,村上去年子喊我们开会,说是申报国家整的以工代赈项目,可以让我们在这个项目上班,问我们愿不愿意,我当时就觉得这个政策要得,又能挣到钱,又能顾到家,工资也比我打零工高得多”三岔河村易地扶贫搬迁户余友江说。
该地以工代赈项目计划投入资金64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以工代赈专项资金投入500万元,自筹145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抗滑桩、排水渠以及挡墙建设,该项目的实施是应急抢险与搬迁后扶的有效结合,既能有效保护因自然灾害滑坡导致的搬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避免因灾返贫,又能为当地农村劳动力,尤其是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提供就业增收的机会,其社会影响极为深远。
“我们在确定这个项目施工方案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要提高群众的务工就业报酬和就业机会,放弃使用机械开挖抗滑桩的方案,决定采取人工挖桩的方式进行施工,这样能够实现劳务报酬发放金额不低于该项目中央资金15%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放占比,也能达到了一个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队伍的要求,目前我们用工最多的时候有77人,易地搬迁户有7人,发了92万多工资,而且还培训了48个村民掌握相关技术。”石泉县饶峰镇三岔河村以工代赈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肖庆良介绍说。
“这个老板还要得,组织我们学习支模板、编钢筋、挖桩还有安全教育,本来就只会卖劳力,做下苦活,现在有一门手艺了,一天的工资也高了百多块啊,我们后头再找活路(事情),就不是光卖劳力了。”三岔河村务工村民李昌伍说。
2021年以来,石泉县充分发挥以工代赈促进作用,始终以稳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为核心,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推动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在各领域开花结果。围绕农业、交通、水利、文旅、林业等多个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145个,计划总投资2.54亿元。务工群众通过投工投劳获得报酬并改变自身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激发了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中的发展主动性,共累计组织参与工程建设务工人口2514人,其中带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871人;累计发放劳务报酬达到1905万元,其中带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增收750.9万元。同时重点发挥以工代赈“务工赈济、培训扶智”作用,结合项目建设用工需求和群众就业意愿,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实操培训294人次,其中培训易地扶贫搬迁群众64人,让参与务工的群众至少掌握一项劳务技能,由“苦力型”向“技术型”转变,切实增强务工群众自身发展能力,拓宽了群众就业渠道,解决群众长远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