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要闻动态 > 县区动态 > 正文内容

紫阳:“飞地经济”打开发展“心结”

发布时间:2015-11-06 03:35作者:

 “在县上各部门办事,‘飞地经济’相关各项手续办得最快。”这是恒紫循环产业园区管委会一班人的深切体会。1017日,陕西超群医药集团中药材仓储与精细加工项目、陕西睿智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年产150万平方米轻质强环保建材项目,同日在恒紫循环产业园区开工建设,总投资8.6亿元,标志着紫阳县“飞地经济”园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从各项资料准备到办好这两个招商项目,所有手续仅用一周时间。

从观念转变到初步取得成绩,紫阳也历经探索。

山大坡陡,土地贫瘠,紫阳是典型靠转移支付过日子的“吃饭型”财政。要与全国、全省实现同步小康,最大的潜力、最直接的突破口在于发展新型工业,这一点,紫阳县决策层早已形成共识。但肩负“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国家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多重重任,面对限制开发、空间不足的现状,工业该怎样发展?

201310月,市委、市政府打破行政壁垒,规划发展“飞地经济”,将发展空间受限的紫阳、白河、岚皋、镇坪、宁陕确定为“飞出地”,将允许开发的月河川道高新区、恒口示范区和汉阴县涧池镇、蒲溪镇、双乳镇等地确定为“飞入地”,以实现限制开发区域和重点发展区域的合作共赢。

犹如一把钥匙,“飞地经济”打开了紫阳县多年来在发展问题上的心结。探路发展“飞地经济”以来,通过在“飞入地”的项目集聚、产业集聚和用地集约,不仅探索出新常态下加快经济发展的可行方式,同时随着生产要素的转场,最大限度保护了“飞出地”紫阳县的生态环境。

按照市委《关于发展“飞地经济”的指导意见》要求,紫阳县自我加压,倾全县之力加快“飞地园区”建设。组建“飞地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恒紫循环产业园区管委会和投资开发公司,精选一批干部到园区。县长赵立根履任紫阳半年,已先后6次来到恒紫循环产业园调研、暗访,专题召开县长办公会解决各类问题,并数次参与园区招商项目攻坚洽谈,促使项目成功入驻“飞地”。

 “只有把发展‘飞地经济’作为放大紫阳生态富硒优势、弥补发展空间不足、加快新型工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才能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进而促进全县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循环发展。”赵立根如是说。

在该县广大干部职工看来,恒紫循环产业园区俨然是该县的“特区”,县上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上都全力给予倾斜。全县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尽最大可能给园区建设提供帮助。目前,园区共计确征丈量土地1354亩;两年来,紫阳已在此投入资金1.3亿元,这相当于全县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

在这里,企业的需求始终被放在第一位。超群集团中药材仓储与精深加工项目选址原在园区西面地块,临近开工,企业临时要求更换地块。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仅用两天时间,就在园区东面另择地块清理平整出180亩场地,保证了项目如期开工。

作为“飞入地”,恒口示范区地处恒口、大同、五里三镇交汇的月河川道,是全市社情民意最为复杂的地方。园区管委会在紫阳县及恒口示范区管委会的支持帮助下,用真心和当地群众交朋友,通过组织当地镇村组干部到紫阳县参观交流,逐步打破群众的心理隔阂,让当地群众在思想上不排斥园区发展,尽最大可能为入园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工地上天天有矛盾,这也是园区发展初期面临的共性问题,主抓“飞地经济”工作的常务副县长周继林多次实地研判分析解决。园区办主动联系相关村组成立工程队,凡是政府性投资的非招标工程,由当地有能力、有资质的施工队干,属于企业自建当地人能做的土建类工程,协调由企业安排当地相关施工队伍完成,以此实现当地人做当地人的工作,最大可能化解了施工中存在的扯皮、阻工等现象。

2014年初,紫阳被列为全市飞地经济发展先行先试县;当年10月,恒紫循环产业园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目前,园区已完成二路砂石路建设,园区中心大道即将竣工通车,园区排洪渠等相关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