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委办、市政府办对10县区镇村综合改革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截至5月20日,岚皋县基本完成了改革任务”。该县撤并3个镇63个村,新增5个社区,涉及的43个县派驻机构全部下放到镇,率先交出镇村综合改革答卷,为2015这个“改革关键”年镀上了亮丽的岚皋成色。
率先发力,科学制定方案
早在2014年5月,岚皋县就启动了镇村综合改革前期调研工作。成立了3个调研组,县领导分别带队,深入各镇调研。县人大常委会、政协将镇村综合改革工作纳入专项调研计划,组织代表、委员进行视察。
该县下辖15个镇188个村,人口在1.5万人且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镇只有3个,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村不足25%,调研组走镇入村,进社区访农户,感受到的镇村现状是人口分散、规模小,扶贫搬迁点量多且散,人口、基础设施、生产要素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同时,一条条建议、一份份期盼,通过调研组走进决策者们的心头。
执行上级政策,贯穿县情民意。岚皋县4次召开专题会议,吸纳调研成果,研讨改革方案,先后多次到市编委办、市民政局汇报区划调整、机构设置、职能调整、人员编制、人员划转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历经数次完善,于今年2月28日在全市率先全面启动,印发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镇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4个指导组,细化任务,宣传政策,落实责任,形成部门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在全市镇村综合改革工作中率先步入实施阶段。
蹄疾步稳,破解改革难题
根据《岚皋县镇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最直观的数字显示是:15个镇撤并为12个镇,188个村撤并为125个村,镇科级干部由180多名减少到96名,涉及的43个原县派驻机构全部下放到镇。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些机构要摘牌子,一些干部要摘“帽子”。撤并镇村的债权债务怎么处置?干部队伍如何稳定?信访矛盾、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怎么解决?
改革中涉及到人的问题,最难最敏感最关键。针对镇村撤并中有关人员、资产和职能职责划转等问题,岚皋县严格按照省市规定,制定了具体操作规定,对减少的96名镇科级干部,明确保留现有干部职级待遇不受影响,从干部实际情况出发,以人为本,合理科学调配,保持了干部队伍稳定。
对于原花里镇食药监所所长胡福林来说,本次镇村综合改革算是“驾轻就熟”。胡福林在原晓道乡就担任乡综治办主任,属乡班子成员。2011年,晓道乡撤并至佐龙镇,胡福林任佐龙镇一般干部,享受副科待遇。2014年,胡福林调至花里镇任食药监所所长,成为实职副科。
这次镇村改革,镇级食药监所撤并为市场监督所,胡福林再次从领导岗位转任非领导岗位。他告诉笔者,“一来二去,被‘改革’了两次,如果说心里不委屈,那是假的,但是本次镇村综合改革,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大好事,各项惠民政策也将随之整合,这是全县的大事、好事,要坚决拥护……”
正是有了胡福林这样的干部,在认识上高度统一和能下能上的思想境界,岚皋的镇村综合改革才得以平稳快速推进。3个镇、63个村的撤并任务全部完成,撤并后的12个镇区划调整、领导班子配备到位,减少的96名镇科级干部调整到位,659万元资产核算、移交完毕。
撤并的镇村债权、债务、房产迅速归并到合并的镇村,对撤并的镇便民服务工作进行再加强,成立了工作站。从而维护了镇村综合改革工作的稳定和谐局面。
精准发力,聚合岚皋特色
镇村综合改革,既是任务,更是机遇。岚皋始终把本次镇村综合改革,作为提高基层组织服务能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大“棋”来排兵布阵。
南宫山,是岚皋作为旅游大县最响亮的名片。然而,南宫山景区北线、南线过去分属溢河与花里两个镇管辖,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旅游资源。岚皋着眼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将原溢河镇、花里镇合并为南宫山镇。现任南宫山镇党委书记、原花里镇党委书记刘志海说:“在景区管理上实现了整合,势必会带动南宫山镇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岚皋在这次镇村综合改革中,不仅致力于做大做强旅游这一优势产业,还致力于协调推进城乡统筹、均衡发展这篇大文章。岚皋县西部原有7个镇,与县城所在地的东部8个镇有一座名叫遇子坪的高山相隔,发展相对滞后。该县在城乡统筹建设中,力推地处西部的民主镇全县副中心建设、石门镇宜旅宜居建设。过境民主镇的全市实施的541国道石紫岚沿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正在全面推进,对民主、石门两镇有着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岚皋县顺势而为,把铁炉镇撤并入民主镇、横溪镇撤并入石门镇,扩大经济带的辐射效应,增强城镇化的聚焦效应。
镇村综合改革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改善民生、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今年恰逢村“两委”换届,岚皋县把换届工作与镇村综合改革同步推进。大学生村官、复转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镇办企业员工、返乡回村居住退休干部职工、农村致富带头人、产业协会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外出务工经商回村创业人员等人群,都是岚皋村“两委”换届的重点考察对象,撤并了63个村,全县500余人新晋村“两委”,行政村的个数减少了,但一大批致富带头人选出来了。
南宫山镇原来的向阳村,在本次改革中并入了龙安村,在龙安村支书姚金龙的带动下,流转了土地1000亩,全部发展茶园。据姚金龙介绍,2015年上半年原向阳村已经实施了600亩茶园建设,栽植茶苗120万株、点播茶籽15000斤,40余名群众已领取了劳务工资15万余元。
随着陕南移民工作的推进,农村社区化特征日益明显。该县把原来6个集镇社区区域重新划分,经整合新设,成立了11个社区,随着社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社区居民获得了更多服务。
原城关镇耳扒村四组村民,现萧家坝社区个体户龙运根告诉笔者,“成立社区之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村上成立了社区服务大厅,以前要在镇上办理的事,现在在社区服务大厅就能全部办理。同时,社区警务室还配有专门的常驻片警,感觉现在生活和城里人一样啦……”
岚皋的发展在镇村综合改革中也获得了动力。截至6月底,岚皋实现生产总值19个亿,同比增长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同比增长20.5%,城乡居民收入14440元和4158元,分别同比增长12%和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亿元,同比增长8.2%……
数据再一次证明改革必将推动发展,岚皋立于潮头,勇为人先,在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必将引领17万余人民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