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要闻动态 > 县区动态 > 正文内容

限制中的坚韧发力——白河项目建设提速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5-03-12 09:19作者:

 

作为国家南水北调重点水源涵养区,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中的限制性开发区域,如何在限制中积极、稳健发力,让“富民强县”主题不因情况变化而掉挡减速?白河县紧紧抓住事关经济、事关民生的重大项目,在项目建设上增挡加油,飙出了白河发展的新速度,同时给出了答案。

    从白河县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我们看到: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79.9亿元,同比增长2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6亿元,增长24.5%。全年实施重点项目90个,当年竣工51个,完成投资37.3亿元,增长24.7%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42亿元,超任务17%

  

  让项目说话

    近年来,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白河县委、县政府科学组织全县发展的一个铁律。牢牢把握“固本强基、提质增效”的总基调,突出经济项目,强化基础项目,重视民生项目,诚以引经济项目,争以引基础项目,实以引民生项目。同时,依据县情和工作基础,采取“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的两补举措,“十二五”期间,项目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2014年初,全县确定现代中药材种植基地及服务体系建设、高新白河工业园区、文化旅游街区、白郧汉江大桥等20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其中集镇垃圾和污水处理项目已获得上级可研报告批复并下达投资计划。

    这只是白河项目规划、可研、储备、报批工作的一个缩影。在发改部门的项目库中,合政策、高质量、带动性强的项目还有100多个,涵盖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方面,准备随时振翅待飞。

    超前谋划项目,功夫做在平时。每年四季度,县政府都要集中研究一次来年项目问题,确定最当紧、可上手的项目,列入重点落实内容,并给予特别关注。发改部门联合各行业主管部门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紧扣中省政策和时间节点,扎实开展项目可研、规划、选址、初设,积极有效纳入上级计划视野。

    为扎实推进项目,白河每年初从项目库中筛选100个左右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作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包抓县级领导、责任部门、责任镇办。对重大项目专门成立援建班子驻地办公,在一线协调推进。建设过程中实行“月报进度、季度巡查通报、半年一小考、年终一大考,严格奖罚兑现”,定期听取项目进展汇报,检查项目进度,有问题第一时间处理,确保项目建设不因工作不力而掉队。

    发改部门谋划、争取和管理项目,县政府发包项目,县级领导认领项目,相关部门镇办包抓项目,这些都列入年度目标考核责任书,秋后算账。并通过纳入单位“红皮书”综合考核指标与设置项目工作单项考核奖励并行机制,促使该县项目建设每年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保持23%以上的比率增长,投资对该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以上。

  

  让项目担纲

    开山造地,平地建城、建工业园区,这种“新愚公精神”,曾与过去的“三苦”精神一样,受到外界高看。但白河发展大型项目,特别是城市建设、工业建设,天然的立地脆弱状况,远不是“愚公精神”可以弥补的。何况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限制性要求,更是逼使白河县的领导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格局,及时调整项目发展,从机制创新、产业培育、设施配套、资源整合等方面入手,盯紧“三园”建设,努力在限制中寻求发力点。

    位于城关、中厂、构扒三镇结合部是该县最具交通优势的区位,在改天换地中套现的15平方公里规划成白河县唯一的工业集中区“两河工业园区”,可容纳100户工业企业,政府出资修筑园区主干道、给排水、专供电等基础设施,以最大的努力和诚意招商引资,让外来企业入园安家。如今已入驻企业72户,其中建成投产51户,最大的亮点是神达和俊达两条现代化汽车总装生产线的有序运行,为白河的工业撑起了标高。2014年,实现园区总产值4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

    与此同时,白河县大胆响应市委、市政府立足安康发展工业实际、大力发展“飞地经济”的战略决策,打破县内小农经济的意识,率先在安康高新区建立了占地1500亩的白河工业园区。随着园区规划、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吸引了5户外来企业签约入驻。201411月,飞地园区获得“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批复,园区7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省市投资项目库支持范围。“飞出去”发展,为白河破解用地难找到了最现实的出口,同时也 “飞”出了白河人抓项目建设的新眼界和大气魄。

    白河21万人口中,有16万是农村人口,项目建设如何牵引农村经济发展,是白河着力的另一个重点。农民要组织,土地要集约,资本要多元,生产要规范,管理要科学,这是白河县大力抓好现代农业园区的思路所在。依托现存的14万亩木瓜、6万亩黄姜种源资源,把“一县一产业”定位于现代中药材,并编制了专项规划,先后招商引资建成黄姜、木瓜深加工企业7家,仅此两项就为农民带来30%以上的收益。同时,拓展茶叶、黄芩、黄芪、牡丹等优质中药材种植体系,扩大基地规模,形成了“政府引导、科技引领、项目带动、企业经营、农民合作”的建设模式。

   “以前在外地打工,一年只能回一两次家,2012年开始回来在园区当工人,每年收入也是3万多,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在天宝省级农业示范园,正在农产品加工车间工作的胡有贵告诉我们,他把山上荒坡地流转给了园区并搬到集中安置社区住上了新房,在园区工厂上班收入稳定。据园区负责人介绍,该园区2014年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让300多个村民成为了园区的产业工人或企业工人。

    截至2014年底,全县创建省市县各级现代农业、林业园区32个,规划建园11万亩,当年新增建园2.6万亩,配套发展特色农业、绿色种植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业,实现园区产值3亿多元,带动户均增收1500元,2014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50元,实现增长13%。绿色园区经济变成了农民致富的钱袋子。

  

  项目铺设民生

  

   “我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以前河街是整个白河县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因为年年水患渐渐萧条了,现在桥儿沟建成了文化旅游街区,加上河街“三项工程”的实施,我可望在有生之年重新见到河街昔日‘小汉口’的繁华。”居住于河街的75岁传统手工艺人罗传意老人满脸堆笑并有些惊叹的给我们讲述着河街的变化和前景。

    河街县城防洪安保、316国道改线和河街棚户区综合改造开发三大工程“三位一体”,总投资达26.7亿元,是根治水患的民生工程,也是百姓眼中的“大手笔”。它与桥儿沟文化旅游街区、城关镇建设省级文化旅游重点镇项目同步规划和实施完美结合,其实更是县委、县政府治水又护水、在限制中寻求突破发展的“点睛之作”。

    白河县“十二五”规划列出的150多个重点项目,其中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社会发展方面的就有68个,涉及总投资达100亿元以上。在这些项目中,白河县又挑出最能影响和带动白河长远发展的“十大工程”,作为重点控制。十大工程总投资达到110亿元,规划在2020年前全面建成,这在该县项目建设史上算是投资最大、建设期限最长、推进难度最大的,因此有些干部群众持怀疑态度。县委、县政府为坚定大家的信心,专门出台了掷地有声的《关于加快推进“十大工程”建设的决定》并为每项工程量身定制推进方案。四年多过去了,现在十大项目不仅全面启动实施,而且累计完成投资达48亿多元,五成以上项目超进度推进。标准化高中首先建成投用,累计完成投资3亿多元,实现了全县高中阶段和县城教育资源整合目标。

    2014年,是白河众多民生工程项目建设的集中收获年。总投资3亿元的316国道县城过境段改线完成汉江纵向特大桥贯通3公里,终点已与国道顺利对接;总投资3.7亿元的县城防洪保安工程完成治理3925米,占工程量的80%;总投资20亿元的河街综合改造开发工程一期安置工程全面启动;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工程累计建成集中安置点40个,当年搬迁安置28009549人,并建设保障性住房2050套,改造农村危房1300套;同时,县城老年公寓、县医院综合楼、县城第二水源、农村安全饮水等各类民生项目如期进展,当年累计完成各类民生投资11.4亿元。

   “实践证明,白河广大干部群众不仅敢谋事、能干事而且能干成大事,为此,我们一定要增强自信心,敢于破阵领先,奋力赶超前行!”在刚刚结束的县委十四届十三次全会上,县委书记陈晖在讲话中再次肯定了白河发展的信心。

    从县发改部门得到的消息表明,白河县列入“十二五”规划的项目中,95%以上的项目已经实施和完工。该县“十三五”的规划即新一轮项目谋划工作已经启动。2015年,是“十二五”项目建设的收官年,当年100个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在年前已经分解落实。让项目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让项目来带动经济发展,扎实的项目推进,让白河县的“富民强县”举措有力地落实到曾收获“三苦精神”的大地上。

 

[责任编辑:fgw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