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白河县冷水镇三院村,一幢幢“青瓦白墙、飞檐雕窗”的巴山民居,在苍翠的高山间格外醒目,就像一幅幅徐徐展开的清爽画卷。随着来自该镇花湾、三院、石关、秧田等村的204户避灾移民户迁入新居,结束了他们随时担心山体滑坡房屋倒塌被掩埋的日子,不仅享受到新社区功能齐全的配套服务,还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拿着工资当工人的生活。
近年来,白河县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重大政策机遇,深化认识,凝聚力量,把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做为解决群众安居的治本之策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的现实途径。坚持避灾优先,加强分类指导,突出集中安置,强化产业支撑,创新社区管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完成搬迁安置任务。
针对白河县实际情况,他们创造性的提出“特困户免费住房、避灾扶贫优先安置、工商企业下乡建设、外出老板返乡建设、村组干部带头建设、居住簿一站式社区服务”模式,既缓解了土地紧张、资金短缺难题,又解决了无能力谋生的搬迁户的后顾之忧。2011、2012两年共搬迁4440户16451人,其中集中安置3999户,集中安置率达到90%以上,多层楼房安置也占到安置计划的78.2%,使全县城镇化率提高了5.8个百分点。该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不仅亮点纷呈,成果显著,其创新的经验和做法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特困群众优先 不掏钱住进新房
移民搬迁,不仅要搬富,更要搬穷,让移民搬迁成为特困群众生活的转机。白河县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首创对无能力搬迁的特困群众,实行政府包干,免费为他们建设50-60平米的住房,有的社区甚至简单装修好,让特困户拎包入住,政策阳光照耀到各阶层群众心里。
和老母亲相依为命的52岁的钟明根,祖祖辈辈居住在交通不便海拔800多米的三院村,房屋是土木结构,年久失修,仅靠山上的贫瘠土地生活。去年8月3日,一次大暴雨袭来,村支书张朝兵刚带人来帮他撤出危房不到十分钟,他家的房子全部倒塌。从此,一贫如洗的钟明根成为村里的特困户。如今,已享受政府包干政策的钟明根,今年初住进了花湾安置点免费提供的价值5万元的简装安置房,还被安排进附近工地打工,每月收入近三千元,转变成了靠工资生活的工人。
为了摸清移民搬迁的真实情况,白河县组成工作组深入全县124个村,逐户与群众见面,了解群众搬迁安置意愿。经过认真的调查摸底,全县1.7万户搬迁对象中,有集中安置意愿的占90%、愿意上楼的占40%、有能力在前3年搬迁的占55%,地质灾害和洪水灾害威胁户占35%。据此,该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到县城、进集镇、进社区和特困户安置的差别化奖补政策。
此外,对进县城和进集镇、进社区安置的搬迁户,在兑现3万元到户补助的基础上分别再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有条件的户进城入镇;对无能力搬迁的特困群众,实行政府包干,免费为他们提供50-60平米的住房;对因灾倒房的户,实行“交钥匙”工程,群众按标准自筹,余额政府兜底。依据不同类型的搬迁户,执行差别化的安置政策,有效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了搬迁工作顺利推进。
在花湾安置点记者了解到,规划的455套安置房的中,就预留了52套55平方米的安置房将免费提供给特困户。
“
为实现城乡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去年底,该县坚持全域规划理念,编制完成了《白河县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从总体上对全县人口分布、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等进行整体谋划。按照“生态、避灾、扶贫、安居、发展”的总体要求,制定出了“11135”生态移民安置专项规划,即打造1个易居县城、11个重点集镇、35个社区新村,力争通过5年至10年基本实现“县城—集镇—社区新村”三位一体的城乡人口分布和发展格局。
在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惠民政策中,按照“统规统建,统规自建”两种方式,启动建设具有“巴山民居”、“徽派民居”、“欧式民居”等风格各异的生态社区和集中安置点。该县坚持适度超前,统筹考虑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的原则,力争20年乃至更长时间不落伍,避免生态移民搬迁安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根据布局规划,2011年全县建设集中安置点21个,集中安置1569户, 集中安置率90.17%;2012年建设集中安置点36个,集中安置2430户9007人,集中安置率90%;2013年建设集中安置点27个,集中安置1800户6800人,集中安置率90%。3年集中安置率均在90%以上,有力推进了人口加快向城镇和社区聚集,全县城镇化率从28%提高到33.8%。2011-2013年3年实现楼房化安置5115户,占集中安置的88.2%,仅此一项节约用地500亩以上,有效的破解了用地难题。
避灾扶贫并举 促进城镇化进程
“白河,是一个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曾经有专家这样断言。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土无三寸厚,地无百亩平。全县21万人口中有2.7万户9.3万人居住在滑坡险段或生存条件较差的高山陡坡上,自然灾害十年九发,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相伴而生的,就是贫穷,避灾扶贫,成为白河县移民搬迁的优先范围。
在移民搬迁工作中,白河县始终坚持优先搬走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威胁的住户,以确保群众生产和生活安全,再考虑其他需要改善居住条件的住户。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搬迁人口安置布局,有效地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
为保证搬迁工作轻重缓急合理有序,白河从搬迁对象审定着手,按照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威胁户优先、特困人口和五保户优先的搬迁原则,每年按照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威胁户不低于30%、特困户和五保户搬迁安置比例不低于10%的指标落实搬迁对象。2011-2012年全县搬迁安置受地质灾害威胁、洪涝灾害威胁户1300户6106人,占30.3%。由于危险地带人口优先得到搬迁,2011年以来全县洪灾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损失大大降低,避灾效果明显;两年来还搬迁贫困人口2261户7066人,其中通过“交钥匙”工程搬迁安置特困户和五保户542户1417人,占12.6%。贫困人口安居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企业下乡建设 农民幸福转工人
要让农民真正安居乐业,就必须要解决长远的生产生活问题。白河县在建设集中安置社区的同时,坚持有业安置,创新性地推广了“工商企业下乡建设”、“外出老板返乡建设”、“村组干部带头建设” 三种有效模式,按照“一个生态社区、一户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个产业示范园区”的思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抓好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全县初步形成了“住在山下、就业增收在山上”、“住在城镇、就业增收在企业”,“住在社区、就业增收在园区”等多种就业增收渠道。
在仓上镇,由白河兴达公司负责人刘和兴投资千万元的天宝现代农业示范点,就是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开发的典型。在政府支持下,企业在山上天定村流转荒坡地、林地 6000亩,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在山脚下裴家村建设裴家生态社区,集中安置天宝村流转土地的89户群众,同时公司将搬迁居民培训后转变为公司职工和产业工人,和城里人一样有工资收入。
山脚下,村民们裴家社区里享受着崭新的城镇生活,半山腰,经过土地整理后的梯田里,村民们忙着在大棚里采摘新鲜的蔬菜,山顶上林下养殖区不时传来白山羊“咩咩”的叫声,烤烟车间里,村民们正在紧张忙碌地捆扎烟叶……29岁的蔡乾利,去年和父母妻儿搬进仓上镇裴家社区安置点,以前在山上的天保村居住时,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靠他在外打工,父母在地里一年的劳作收获的粮食还不够家里的口粮。现在,他家的土地流转给了兴达公司,父母在兴达公司打工,他在社区附近的一家企业当司机,流转费、工资让他们家收入比过去至少翻了三番。
据了解,2011年以来全县已流转土地山林2万多亩,建成天宝、中营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中厂晨合等3个市级农业园区,工商企业、村组干部、返乡能人进入农村,依托山林资源创业兴业,形成产业大户120余户,专业合作社47家。规模化、市场化的农业主体和职业农民开始涌现,农业现代化开始起步。山下建社区、山上建园区,工农互动、城乡融合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白河县自移民搬迁工程启动以来,还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促使搬迁户就地就近就业。先后引进了汽车装备制造、黄姜产品加工、纸杯纸具、制衣制鞋等多个工业项目,预计全部建成后可新增就业岗位3000余个。
2012年,白河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7%,获得了2012年全省工业增速排名前10位和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奖。农民人均纯收入5798元,比上年净增791元,其中搬迁家庭人均收入净增1000元,超平均水平209元。
创新“居住簿” 不出社区一站办结
住进集中安置点的新房子里,陈术根和妻子格外舒心,不仅是因为完备的设施让他们体验到了城镇生活,更因为崭新的社区管理模式,带给他的方便快捷。去年,他们家拿到白河县首创的“农村社区居住簿”,农村低保、新农合、养老保险、民政救助、劳动就业保障、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等事项,不用出社区就可一站式办结。
为解决移民搬迁“人走地不走、人地分离”的管理难题,白河县按照“原籍管理地和林、社区服务房和人”的思路,积极探索创新服务管理机制,将原属于户籍村承担的农村低保、新农合、养老保险、民政救助、劳动就业保障、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区域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随职责转移到安置社区,由社区提供管理和服务。在搬迁人口较多的安置点,按照撤消村委会、与村委会并列和撤消村民小组三种方式分别建立直属镇党委和直属村委会的农村社区。由社区居委会建立居民台帐,为搬迁户发放农村社区居住薄,由社区物业办提供物业服务。搬迁户以居住薄为依据,不用转移户籍即可办理社区内的相关事务,享受社区提供的各项管理和服务。目前该县已在4个安置社区进行试点,效果良好。
为了让搬迁群众更好地感受到安置社区生活的便利,白河县还在每个集中安置社区都建立了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内设教育培训、信息咨询、医疗健康等八大功能,很好地解决了搬迁户办事难、购物难、就医难等问题。
足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各种服务,城里生活的灯光广场、篮球架、乒乓台、健身休闲器材等设施,逐渐走进了搬迁户的日常生活,从山上林间到山下平地小花园,白河县移民搬迁户的幸福指数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便捷的交通、通讯,给了他们经世传承而未能实现的发家致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