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建设新闻发布会现场。
西部网安康讯(记者 毛明博) “生态友好型产业持续攀高、绿色工业提质扩能、新兴产业快速发展……”4年来,安康市在节能减排降耗、严把生态环保、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加快低碳试点城市建设上的举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成为发展的新动能。
6月8日,安康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新闻发布会召开。安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璟说,通过持续4年增强生态产品供给,安康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带出了好示范,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群众也因生态而美而富。
4年持续增强生态产品供给 助安康绿色崛起
安康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市除汉滨区外的9个县全部列为秦巴生物性多样性重点生态功能区,限制和禁止开发区面积高达91.9%,重点开发区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8.1%。
据了解,4年来,安康市通过率先实施“河长(湖长)+警长+X”和护河员制度,投入1500万元从贫困人员中开发公益性岗位护河员3000余名,让保护汉江母亲河等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通过加强工业点源、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完善生态产品供给链、安康在汉江出陕断面水质保护、治污降霾等方面成绩越来越好。
“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核心要求,也是安康对历史、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庄严承诺,必须坚持保护优先,护水增绿保蓝天,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赵璟说,为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定位,安康市出台支持汉滨龙头引领、旬阳率先发展的意见,从投资、财税、金融、人才等方面予以具体。据统计,2017年,汉滨区和旬阳县生产总值占到全市的46%。
园区聚集效应凸显成安康发展增长极
自2014年3月安康市被国家确定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迄今,4年间,安康市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70.87万亩、退耕还林50.7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已达65%,并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
“4年间,安康市共移民搬迁17.7万户61.57万人,从源头解决了生态脆弱地区环境保护难题。”赵璟说,通过兴办新型社区工厂,实现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业, “移民搬迁进社区、土地流转建园区、农民就地变工人”的做法被国家发改委推广。
4年来,安康市19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3.4亿元,工业集中区工业总产值占到全市的80%以上。新增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72个,园区聚集效应进一步凸显,也已成为追赶超越的重要增长极。
编辑: 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