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根据该战略,计划到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90%,北斗系统实现全覆盖;到2035年,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建成智能汽车强国。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18年1月5日至1月20日。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稳居世界首位,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随着汽车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已快速进入汽车社会,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智能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分析人士认为,发展智能汽车不仅是解决汽车社会面临的交通安全、道路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更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成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智能汽车成产业发展战略方向
分析人士指出,从技术层面看,汽车正由人工操控的机械产品加速向智能化系统控制的智能产品转变,智能汽车已成为产业技术的战略制高点;从产业层面看,智能汽车已成为产业融合发展重点;从应用层面看,汽车产品由单纯的交通运输工具逐渐转变为智能移动空间;从竞争层面看,智能汽车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布局必争之地,主要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国家战略、强化技术优势、营造市场环境,形成了智能汽车先发优势。
根据相关部署,到202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信息安全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中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市场化应用,重点区域示范运行取得成效。智能道路交通系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覆盖率达到90%,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信息安全体系全面形成。新车基本实现智能化,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人-车-路-云”实现高度协同,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基本满足智能汽车发展需要。到203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享誉全球,率先建成智能汽车强国,全民共享“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社会。
分析目前中国在智能汽车领域的优势,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整体规模保持世界领先,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体系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为智能汽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网络通信方面,涌现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为智能汽车发展积蓄了重要力量。宽带网络和高速公路网快速发展、规模位居世界首位,5G等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领先优势,为智能汽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中国达到了超过2亿辆的汽车保有量、接近3000万辆的新车年销售量,为智能汽车提供了广阔市场。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构建自主可控的智能汽车技术创新体系、跨界融合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体系、先进完备的智能汽车路网设施体系、系统完善的智能汽车法规标准体系、科学规范的智能汽车产品监管体系和全面高效的智能汽车信息安全体系六大体系。通过立法、修法、释法等举措,消除影响智能汽车发展的法律障碍。尽快出台公共道路自动驾驶测试规范,适时出台智能汽车测试、准入、使用等环节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机器驾驶人”认定、法律责任确定等问题的研究,在条件成熟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为智能汽车发展预留空间。
同时,加强信息安全系统防护能力。实施智能汽车信息安全分域隔离,搭建多层纵深防御、软硬件结合的安全防护体系,保障通信接口信息传输安全,加强车载芯片、应用软件、操作系统和车用密码等安全性设计。
多举措保障智能汽车创新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拟成立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组长,成员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担任,负责统筹协调智能汽车发展全局性工作。在领导小组指导下,拟组建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确定的重点任务。
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加大对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等公共平台的支持力度,推动智能汽车基础共性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鼓励具有技术特色的创新型企业参与智能汽车发展,推动众包、众创、众扶、众筹等多种创新模式。利用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渠道,支持智能汽车重大项目建设和示范应用。
强化人才保障,认真落实国家人才规划相关部署,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汽车战略谋划与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实行吸引创新人才的激励政策,建立重大项目与人才引进联动机制,加大国际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的引进力度。
鼓励企业通过国际合作、联合开发、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汽车品牌。支持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合资合作等途径,加快海外市场布局,增强海外研发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与知名度。加强产业合作交流,鼓励外资企业积极参与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技术创新专利保护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强化质量、安全、环保、反垄断等监管执法力度,规范智能汽车市场秩序。健全智能汽车领域信用规范,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营造诚实守信市场环境。发挥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公共服务平台等支撑作用,为企业提供咨询和专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