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二届人大常委会
第十一次会议文件(4)
关于200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07年7月19日在安康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胡凯庆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二届人大十一次常委会会议报告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安康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175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总收入14.8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50元,人口自增率控制在3.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5%。
今年上半年,全市上下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实施重点突破,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和优势产业开发,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势头,主要计划指标完成情况较好。预计全市完成生产总值76亿元,占年计划的43%,同比增长11%,增速同比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一产 16.2亿元、增长8.5%,二产23.6亿元、增长14%,三产36.2亿元、增长1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6亿元,占年计划47%,增长27.8%;财政总收入8.2亿元,占预算55%,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9亿元,占年计划52%,增长16.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62元,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0元,增长17.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4%,城镇登记失业率3.6%,人口自增率0.62‰。
(一)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稳定粮食生产,调整农业结构,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和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上半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7.4亿元,增长7.9%。
粮油畜特增产增收。预计夏粮总产32万吨,增长2%;油料总产7万吨,增产11.8%。蔬菜产量45万吨,与去年持平。畜牧业生产增势明显,猪、羊饲养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8%和11.1%,肉类总产7.4万吨,增长24.5%。蚕桑、茶叶、烤烟、魔芋、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建设发展势头良好,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新建桑园4.1万亩,春蚕发种27.3万张,预计蚕茧产量8500吨,增长10%。春茶产量3700吨,增长11%。种植烤烟13万亩,栽植魔芋10万亩。
以“强村大户”为支撑的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呈现基地规模稳步扩张、农村经济示范户增多的新气象。旬阳建成烟畜产业大户10914户,汉滨建成年养蚕10张以上大户4200户、规模养猪大户1600户,汉滨万吨蚕茧、百万头生猪、旬阳“百村万户”工程、石泉蚕桑产业跨越等产业化战略强力推进,紫阳15万亩、平利10万亩茶园、白河10万亩木瓜、镇坪20万头生猪、岚皋3.5万亩魔芋、宁陕30万亩干果药杂等产业基地建设巩固提高。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新成效,龙头企业在粮油、畜牧、茧丝、茶叶、魔芋等领域加快成长。宝业丝绸、巴山丝绢、民荣食品、阳晨科技、秦东魔芋、圣桑果汁等一批产业龙头有力地带动了产业基地建设。全市上半年外出务工41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18.2万人,劳务经济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60%。
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在产业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发挥出强有力的示范作用。102个示范村投入各类建设资金4460万元,共拓宽改造村组道路350公里,铺设水泥路265公里,栽桑1.3万亩,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9万人次。扶贫搬迁项目快速推进,涉及3714户、15260人的生态移民和迁移式扶贫搬迁工程95%的户已投入建设,完成投资8940万元,占年计划73%。农村安全饮水、通村水泥路、中小学危改、卫生服务体系、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顺利实施。
(二)工业增速明显加快,特色产业拉动作用显著。强化工业发展,加强组织调度,培育新的增长点。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1.6亿元,同比增长43.5%,实现增加值12.6亿元,增长23%。县区属工业高速增长,完成产值20亿元,增长67%,成为支撑全市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五大特色工业增势强劲,增速达76%,尤其是矿产品、食品市场需求的持续旺销和价格不断上涨,带动矿产、食品行业产值增长62 %和22 %。20个重点工业项目和35个绿色产业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4.19亿元,增长18.6%。喜河电站、旬阳鑫源铅锌选矿厂、昊华和江华钡盐、宁陕花岗岩板材、镇坪美味佳等一批规模较大的水电、矿产、食品开发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拉动工业经济增长近10个百分点。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国企改革成效彰显,412户企业全部完成改制,生产经营机制焕然一新。
节能降耗工作深入开展。年初,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并与16户重点用能企业签订了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开展了水泥、铁合金、锌冶炼、电解锰等行业甄别和市场准入监管,严把新上项目节能降耗关,严格执行节能“三同时”。加快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对平利、旬阳水泥厂等7户企业逐步关停淘汰;积极实施了金元化工公司块煤改造以及几个县尾矿渣制砖等项目,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降低了能源消耗。
(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上半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6亿元,增长27.8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4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67%;民间投资增速达39%,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11个百分点,占全市完成投资的一半以上。三次产业投资不同程度增长,增速分别为2.2倍、11.5%和20.9%。全市目前施工项目54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02个,整个投资呈逐月增长态势。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加快。西汉高速宁陕连接线工程提前竣工,安康至重庆、安康至武汉铁路复线、小康高速工程进展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年初市政府确定的2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亿元,占年计划45%,增长90%。 陕南突破发展项目进展顺利。2006年省上安排我市的12个陕南突破发展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今年首批安排的16个陕南突破发展项目多数开工建设。紫阳富硒茶、正大青蒿素原料药、阳晨良种猪繁育、民荣60万头生猪屠宰、瑞雪食品公司绿色速冻食品、植物油厂万吨食用植物油生产线等项目基本建成投产。
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旬阳电站前期工程进点施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工程启动,十天高速、毛坝至川陕界高速公路安康试验段完成征地拆迁和开工准备。华电安康火电厂预可研经过评审,30万吨燃料乙醇、西康铁路增建二线、天然气长输管网、白河电站及汉滨、旬阳、平利年产百万吨水泥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突破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上半年境内高速公路、铁路复线、通乡油路和农村水泥路、农村电网建设等完成投资32.9亿元,增长48.4%。中心城市建设持续推进,13个中心城市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61亿元,占年计划38%,七里沟汉江大桥桥墩、安康大道桥面路基施工、滨江大道二期挡护工程基本完成,香溪大道、西坝防洪和市政综合改造工程逐步实施;旬阳党家坝、白河狮子山、紫阳县城广场、宁陕县城公园、汉阴城南、平利西区开发进展顺利。通乡油路、通村水泥路建设加快,新开工和续建农村水泥路3065公里,完成水泥路面1003公里,路基2869公里。关铁、紫燎等6条通乡油路建设实现“双过半”。 电网通道建设再掀新高潮,330KV金州变扩建、110千伏江南变增容、中厂和向阳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岚皋、紫阳等6个电气化县和无电地区通电工程抓紧建设。农村通讯事业长足发展,安康联通通讯枢纽工程竣工投运,安康电信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电话,结束了偏远村镇长期不通电话的历史。
(五)招商引资成果显著,金融合作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共签约各类合同项目107个,总投资46亿元,其中引进资金45.7亿元;开工项目76个,到位资金8.4亿元。平利龙洞河梯级电站、旬阳尧柏公司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等一批资源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大的项目成功签约,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金融合作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拓宽、实施项目增多、信用额度大幅上升。合作范围扩展至市本级、10县区和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额度已升至10.4亿元。花园大道、南环干道等13个城镇建设项目、10个中小企业列入开行贷款扶持计划,为缓解城镇建设和企业资金短缺的矛盾拓宽了渠道。
(六)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运行平稳。上半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2亿元,增长2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94亿元,增长34 %,财政总支出11.6亿元,增长48%,均实现“双过半”。中省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三农”、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等关系民生领域的支出大幅度增长。
6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09.5亿元,同比增长28%;各项贷款余额117.3亿元,增长9.5%。其中农业短期贷款余额34.05亿元,下降2.7%,商业短期贷款余额10.4亿元,增长2.15%,工业短期贷款余额6.06亿元,增长0.03%,但与年初相比,减少3.68亿元,呈下滑走势。
(七)消费市场活跃,旅游业发展势头旺盛。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9亿元,增长16.7%。一是节日消费热潮有力推动了消费市场;二是城镇市场占据消费的主流;三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拉动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四是旅游市场的升温带动了住宿餐饮业的持续发展。通过市县举办的一系列节庆活动,有力地带动了安康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135万人次,增长20%,实现旅游收入4.3亿元,增长18%。
(八)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民生问题得到重视。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政策导向,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上半年全市新增就业人员5922人,失业下岗再就业2155人,“4050”人员就业926人;社会保障面继续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达4.4、7.7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8.96万人、医疗保险14.88万人、失业保险8.3万人,分别净增2.52、1.58和0.3万人。农村基础教育条件继续改善,高中阶段教育势头良好,职业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全部按时足额补偿到位,石泉、汉阴、宁陕率先实行了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入学。全市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规划开始实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一批县区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医院国债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运行良好,试点县从4县扩展到10县区,参合总人数达到224.6万人,参合率达91.5%,提前一年实现县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市影剧院开发、安康历史博物馆改建、村级示范文化活动室、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启动。防氟砷改灶、农村安全饮水、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库区移民补偿、农村便民桥、城市廉租房等一批民生工程全面铺开。
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较好,但计划执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完成全年任务十分艰巨。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仍未实现“双过半”,增速在全省位次靠后;6月初,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各地市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对今年我市的计划指标不同程度的上调,追加了考核任务,加大了完成全年任务的难度。
2、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产业投资严重不足,二产投资增幅仅为11.5%,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了21.7个百分点。
3、在项目建设上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部分国家投资项目计划尚未下达,建设企业融资困难,资金到位差;受国家宏观调控因素影响,部分项目征地拆迁难度加大,个别项目建设环境保障不力。
4、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一是工业整体实力不强,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少,总量增长缓慢;二是产业集中度不高,全市工业多属资源初加工型,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三是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仍不宽松,流动资金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依然突出;四是受国家高耗能产业政策影响,我市部分小水泥、铁合金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将受到较大冲击。
二、全面完成今年计划目标采取的措施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实现投资增长目标。按照“保投产、抓续建、促开工”的总体要求,健全项目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千方百计抓开工,对未开工的县区产业项目以及签约的招商项目,要逐个排查,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力争尽快开工。二是在建项目抓进度,以落实项目资金、抓好项目管理为重点,倒排工期,强化督查,加快汉江水电、交通、中心城市、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一批重点在建项目进度,尽快达产达效。三是狠抓项目前期工作,做好20个重大前期项目的上下衔接、沟通和汇报,争取大型火电厂、生物质能源和陕南突破发展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四是竭力抓环境保障,倾力支持铁路、高速公路、汉江梯级电站等中省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加快市县重点项目建设的报建审批、选址、土地供应、环评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五是加强金融合作,完善开发性金融合作联合体工作机制,积极争取汉滨区政府北迁、花圆大道、经济适用住房等12个项目列入今年开行贷款计划,积极开展银政、银企对接,有效激活民间资本,全力争取国家投入,保证重大建设项目资金供给。六是认真做好招商项目策划和包装,完善招商跟踪服务制度,扩大招商引资成效。
(二)加强协调服务,推进工业加速发展。要从改善工业运行环境入手,紧紧抓住关系工业发展全局的重点县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进一步加大综合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全年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一是坚持大县带动,抓好汉滨、旬阳、汉阴、石泉、平利五县规模工业提速增效。二是全力支持优势企业扩张,突出抓好产销过亿元的电力、卷烟、制药、矿产骨干企业开足马力,提高产销水平,力促产销有望过亿元的丝绸、钡盐、魔芋、酿酒等成长型企业达产达效。三是突出抓好20个重点工业项目、35个重点产业项目和28个陕南突破发展项目的建设进度,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四是加强组织协调,主动为企业搞好煤、电、油、运及流动资金等方面的服务,确保企业健康运转。五是抓好企业挖潜增效和扭亏增盈工作,努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六是切实抓好节能减排,认真落实节能降耗各项措施,力争完成全年能耗降低4.6%的目标。
(三)扩张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切实抓好秋季农业生产,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确保全年粮食丰收。强力推进“一村一品”,培育壮大畜牧养殖、蚕桑、茶叶、魔芋、烤烟、中药材等绿色产业,着力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继续加强以“五通三改”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以工代赈生态移民和异地搬迁扶贫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集中力量,统一规划,捆绑项目,整合资金,切实抓好131个特困村、170个扶贫重点村、102个新农村示范村的基础建设和协同帮建工作,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80元。
(四)培育壮大旅游产业,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实施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快宁陕朝阳沟和石泉燕子洞开发、岚皋神河源至千层河旅游道路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创建一批龙头景区、景点,采取“全方位开放,适度超前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和发展旅游市场,创造良好的旅游新形象。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意见》,巩固发展商贸流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保险、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完善市场体系,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消费需求。
(五)高度关注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巩固提高“两基”水平,确保通过国家验收。抓好农村初中建设、中小学危改等教育工程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建设、计生服务站和县医院改扩建,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全面落实以城乡低保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不断提高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努力扩大就业,加强就业引导,扶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六)切实改进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坚定突破发展的信心不动摇。大力弘扬“三苦”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不断强化督促检查;全面落实目标责任考核,夯实工作责任,限定质量标准,落实完成时限;全市各经济主管部门、各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包抓包挂领导,要集中精力和时间,深入一线抓落实,加大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的督办检查,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加强协调指导和服务,努力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实现全年的预期目标,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抢抓机遇,扎实工作,以坚定的信心和百倍的努力,为全面完成今年各项计划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