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要闻动态 > 发改动态 > 正文内容

2006年第17期:省政府倾力支持“陕南突破”发展

发布时间:2007-06-11 09:23作者:

第17期
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6年10月20日

    
      ●省政府倾力支持“陕南突破”发展
      ●1—9月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良好
      ●市发改委扎实推进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
      ●旬阳县、岚皋县获得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支持
      ●紫阳确立品牌立县方略,实现富硒茶产业突破发展     
      ●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启动

省政府倾力支持“陕南突破”发展
----我市一批重点项目进入省上规划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陕南突破发展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围绕陕南突破发展这一总体要求,省发改委[2006]1023号文件《印发了促进陕南突破发展的意见》,编制了《陕南“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规划主要包括交通、水利、能源开发、中药及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和矿产资源开发、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旅游、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10大类100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645亿元,其中:“十一五”期间预计完成投资1200亿元。
    规划涉及安康市项目总数达48个(含跨区域项目、三地市捆绑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400亿元左右,将成为促进安康大交通建设和绿色产业突破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些项目有:①交通建设主要包括:铁路方面:安康至重庆铁路复线、安康至武汉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复线、阳平关至安康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铁路复线、安康--湖南张家界--常德Ⅰ级电气化铁路、安康至汉中高速公路、安康至陕川界高速公路、白河至安康高速公路、通乡公路、乡村公路改造、安康机场扩建等。②水利建设:安康黄石滩水库、汉阴洞河水库、安康汉江平川段防洪工程;③电力开发:喜河水电站、蜀河水电站、旬阳水电站、白河水电站、安康120万千瓦火电厂、330KVA电网工程、陕南小水电开发。④中药产业及农产品开发:安康北医大制药有限公司绞股蓝泼尼松生产线建设、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青蒿素系列产品开发、平利制药有限公司冻干粉针剂项目、安康秦东魔芋食品有限公司5000吨魔芋系列食品扩建项目、安康宝业丝绸公司真丝绸技术改造项目、安康巴山丝绢有限责任公司茧丝产业化开发、汉阴成林油脂化工有限公司食用油项目、宝鸡卷烟总厂旬阳分厂技改、紫阳富硒茶有限公司无性系富硒茶基地建设、平利女娲茶叶有限公司绿茶深加工、汉阴秦龙有限公司优质高产三元杂交猪产业开发。⑤装备制造:安康市通用机械有限公司重型载重汽车冲焊制动器总成。⑥新农村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沼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以工代赈。⑦城镇建设:安康市县城供水工程、安康江南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安康市垃圾处理场、四川达州至安康天然气管道工程、重点镇建设。⑧旅游开发:安康市瀛湖、南宫山、神河源生态旅游景区建设等。⑨生态环境建设:丹江口流域综合治理工程。⑩社会事业建设:乡镇卫生院 、乡镇文化站、市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等。
    省发改委要求陕南三地市发展改革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落实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制,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扩大招商引资,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重大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带动陕南突破发展。(规划科:晁居行)

1—9月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良好

    在“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进展顺利。到9月底,全市35个重点项目,已开工34个,完成投资309220万元,占年度计划的60.22%,同比增长84.55%。其中:投资30380万元的6个农业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8270万元,占计划的60.14%;投资98090万元的9个工业项目均已开工,完成投资73075万元,占计划的74.5%;投资372728万元的13个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12个,完成投资211300万元,占计划的56.69%,未开工的安康-陕川界高速公路项目已进点做开工准备;投资12273万元的7个社会事业项目全面开工,完成投资6575万元,占计划任务的53.5%。
    在已开工建设的34个项目中,金州变电站已于5月中旬竣工并投入使用;平镇公路已竣工待验收;退耕还林、平利钡盐生产线、安康植物油厂、通村油(水泥)路、桥西广场等项目已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天然林保护项目、生态移民工程、汉江喜河电站、汉江蜀河电站、北医大制药公司绞股蓝综合开发、东科麦迪森中药饮片生产线、石泉池河皂素厂、县城电网改造、西汉高速宁陕段、安康中学教学楼等项目进展良好,均已达到时间与项目进度同步。
    总体看,项目建设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较大,但从年度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看,后三个月任务还十分艰巨。特别是紫阳红椿电站、安康正大制药技术改造、小康高速公路、通乡油路、七里沟大桥、滨江大道二期工程、江南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安康文化艺术中心、黄石滩水库、农村安全人饮、市政府行政中心、市检察院办公大楼等项目完成进度不足50%。因此,各建设单位务必采取有效措施,抢抓进度,确保年度任务顺利完成。(重点项目办:黄琰)

 夯实责任   扎实推进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

     9月27日,我委召开了2006年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会议,市发改委主任胡凯庆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各试点县发展计划局长和业务负责人员参加会议。会议通报了我市2004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验收以及2005年试点项目进展情况,重点安排了2006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项目的启动工作,同时部署了2007年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项目建议计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
    2004年,省上批准我市汉滨、宁陕、岚皋、旬阳、汉阴5县区为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试点县,工程计划总投资5883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900万元,计划搬迁1839户7236人。目前,除汉阴外,其余4县(区)已竣工验收。
    2005年,省上确定我市汉滨、汉阴、石泉、宁陕、紫阳、岚皋、旬阳和白河8县(区)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试点县,工程计划总投资6729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4000万元,市县配套及群众自筹2729万元,计划搬迁贫困人口2321户9689人。截止8月底,累计完成工程处总投资7800万元,完成计划的115.9%,群众建房已竣工1300户,在建970户,完成总户数的98%,入住率达60%以上,基础设施项目已完成80%以上工程量。
    2004、2005年两年的易地搬迁试点工程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机构健全、责任明确、精心组织、狠抓管理、勇于创新,优惠政策得到落实,工程质量良好,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得到了省上的赞扬和肯定,为1.7万人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6年,省上安排我市9县区(除石泉外)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试点县区,计划搬迁贫困人口1859户7524人,总投资5699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3400万元,市县配套及群众自筹2299万元。针对2004、2005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住房建设标准高、工程建设进度不平衡、脱贫致富方案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胡凯庆主任提出了几点工作要求:易地扶贫搬迁是新阶段我市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此项工作就是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同时,这项工作政策性强、牵扯面广,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为此,各试点县区计划部门要在县区人民政府领导下,严格按照《省发改委实施意见》精神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责任,夯实任务,认真组织实施。一是准确选择搬迁对象,做到有土安置,把党的温暖真正送到贫困户家中;二是严格控制建房面积和标准,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凡是建房面积超过10平方米以上的搬迁户其建房补助款全额扣除;三是因地制宜制定扶贫致富方案,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四是积极探索特困户搬迁的路子,探索符合安康山区特色的搬迁开发之路;五是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六是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次年10月底前完成年度任务;七是为保障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各县(区)政府应在工作经费、人员配备和工作条件改善等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以工代赈办:傅利胜)

旬阳县、岚皋县获得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支持

    今年国家开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了政策性贷款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在市、县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金融合作办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旬阳县城商贸街二期改造、岚皋县中学迁建项目国庆节前通过了省开发银行贷委会的审批,分别批准政策性贷款1700万元和1500万元,贷款期限分别为12年和14年。
    旬阳县商贸街二期改造工程全长2072米,道路红线宽20米,是旬阳县今年的重点项目,工程总投资3465万元,其中:自筹1765万元,申请开发银行贷款1700万元。项目建成后对于提升旬阳县城市形象,拉动县城经济增长,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岚皋县中学迁建是岚皋县委、县政府整合教育资源,解决初高中入学问题,建设优质高中的一项迫切任务,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学校占地65亩,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总投资3650万元,其中申请开发银行贷款15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达到招生60个班,容纳在校学生3000人以上,基础设施将达到陕西省省级重点中学标准。(金融合作办:朱和平)


紫阳确立品牌立县方略
实现富硒茶产业突破发展

    紫阳县现有茶园总面积12.5万亩,其中丰产茶园7万亩,年产富硒茶1505吨,年实现茶叶产值8100万元,茶叶面积、产值、产量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9%、28%和31%,有做大富硒茶产业的良好基础。最近,紫阳县委、县政府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大力发展紫阳富硒茶产业,将紫阳富硒茶品牌作为立县之基,强县之本,富民之策。确定在“十一五”期间新建7万亩丰产茶园,使全县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占到全市茶园面积的一半,重点发展15个富硒茶产业基地乡镇,抓好50个专业大村,新建100个精制茶厂,每个基地镇新建一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集中扶持2-3个龙头企业,发展500户营销大户,使全县富硒茶产量达到7500吨,产值达到5亿元。今年新建1.1万亩丰产茶园,此后,每年以2-3万亩的规模推广高产茶园基地建设。县上从2007年起,每年拿出200万元资金,专项扶持茶产业发展,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富硒茶产业种植基地化、规模化、加工机械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规划科:谢贤弘)

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启动

     2006年9月20日,省政府在西安召开了全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部署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在农村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后,国家在解决城市居民医疗卫生问题方面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主要向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目标是:到2007年底,各设区市基本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65%;到2010处,西安、宝鸡、咸阳、铜川四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其他设区市达到85%。全省设区市和县级市城区建立起布局基本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筹资机制稳定、政策措施配套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省政府决定,从2007年开始,按照城市常住人口每年每人不低于14元标准,预算安排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其中,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助4元,省、市、和区级财政补助10元。省级财政按各地财政情况分别给予2元、3元和5元补助,我市及铜川、渭南、汉中、商洛五市,省级财政补助不低于5元,市级财政不低于3元,区级财政不低于2元。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经费要随当地经济发展和服务项目扩展逐步增加,中央还将对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给予支持。省政府要求省、市、区三级财政也要安排相应配套资金,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各地政府凡是配套资金不落实的,中央和省上资金不予下拨。(社会科:陈利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