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要闻动态 > 发改动态 > 正文内容

安康市2006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报告----工作动态第(7)期

发布时间:2007-05-22 11:21作者:

“十一五”规划稳健起步   经济运行开局平稳
——安康市2006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报告

  今年是开启“十一五”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年初以来,全市上下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实施重点突破,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和优势产业开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全市国民经济开局平稳。一季度,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8.8亿元、增长8.2%,快于上年同期1.1个百分点,其中:一产5.02亿元、增长9.6%,二产7.5亿元、增长5%,三产16.25亿元、增长9.2%。

  一、全市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农村经济开局良好,新农村建设扎实起步。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围绕“十一五”规划和农村工作重点,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积极发展种植业、突出发展畜牧业、大力培育劳务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生产开局良好。一季度农林牧渔业产值8.96亿元、增长9.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88元、增长9.8%。畜牧产业快速发展,禽蛋产量0.32万吨,肉类总产5.6万吨,分别增长16.5%和17.6%。夏季粮油作物、蔬菜面积增加,长势良好,有望继续获得较好收成。全市小麦播种面积93万亩,油菜面积48万亩,蔬菜面积 50 万亩。蚕桑、中药、茶叶、烤烟、魔芋等基地建设加快。蚕桑面积稳定在71.4 万亩,春蚕发种21万张;中药材面积达到83万亩,增加3万亩。茶叶面积31.7万亩,产销趋势良好。魔芋面积13万亩,净增2万亩。落实烤烟面积13万亩,净增1万亩。劳务输出规模继续扩大。全市一季度外出务工35.1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16.3万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下发后,我市迅速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一是抓点示范。首批启动“百村示范试点工程”,落实了100个帮扶部门、300余名驻村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村、进组、入户开展调研,了解村情民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二是科学规划。100个试点示范村建设规划基本完成,规划涉及农村基础设施、主导产业、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4大类32项。三是新农村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铺开。石泉县出台了涉及道路建设、民居改造、产业建设等8条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扶持奖补政策;汉滨、镇坪县加大主导产业建设,旬阳县注重繁荣特色文化服务新农村建设,宁陕、紫阳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多措并举推进新农村建设。四是生态移民和扶贫开发扎实推进。全市8县2294户9663人生态移民工程和435个扶贫重点村建设已全面启动。
  2、国企改革平稳推进,工业生产平缓增长。 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 “工业突破”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改革工作开端良好。全市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基本完成,50 户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市铁合金厂完成改制。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5亿元、增长1.9%,总产值10.15亿元、增长14.5%。各县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突出重点,县级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县区工业产值4.8亿元、增长33.8%,其中石泉、平利、镇坪等县工业产值分别增长36%、34%和47%。股份制经济领先增长,非公有制经济增势强劲。股份制企业产值5.3亿元、增长28%,乡镇工业产值2.83 亿元、增长34 %。工业技改进展顺利。一季度完成投资3600万元、增长28%,平利4万吨钡盐生产线开工建设。
  3、“药水游”三大产业建设扎实推进,一批新的增长点正在形成。列入省计划投资6680万元8个中药产业项目全面启动,平利冻干粉针剂生产线竣工试产,汉滨长寿2000吨中药饮片生产线建成,近期即可投产,安康正大青蒿素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加紧建设。汉江梯级开发喜河电站主体工程竣工,蜀河电站进入右岸开挖,紫阳红春电站主体完工。支流27座续建电站进展顺利。春节过后生态旅游业逐步升温。在汉阴首届油菜花节、紫阳第五届富硒茶文化节、汉滨区桃花节等大型旅游促销活动带动下,全市一季度接待游客 35.7 万人次,综合收入 1.42亿元,分别增长10%和46%。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随着“项目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增长26.6%,占年计划1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96亿元、增长33.6%。县区投资增势强劲,汉阴、平利、旬阳、白河等县投资分别增长45%、66%、34%和77%。 全市3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58亿元,占计划 21 %,增长2.6倍。西康高速公路小河至安康段、金州变电站、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一批重点工程进度加快。安康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堤公园一期改造、汉江七里沟大桥通平工程等10项重点工程有序推进。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我市在第十届“西洽会”上共签约各类合同项目68个,总投资31.7亿元,其中引进资金31.16亿元。项目主要涉及秦巴医药、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等领域。
  5、消费市场活跃,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受元旦、春节两大节日消费需求的拉动,全市商品销售活跃。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亿元、增长13%。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市场物价平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5元、增长8.3%,支出1510元、增长11.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6%。石油及其制品价格高位运行,汽油、柴油等燃料价格分别上涨14.6%、17.8%。
  6、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金融存贷差继续扩大。一季度实现财政总收入 27074万元,占预算23%,增长26.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134万元、增长39%。财政支出35391万元、增长7.3%。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8.3亿元,同比增加4.2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 121.87亿元,净增2.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1.5亿元,增加0.3亿元。 存贷差继续扩大,由上年同期43.8亿元扩大到76.8 亿元。
  7、社会事业基础建设加强,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全市“十一五”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乡镇文化站、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规划全面完成。今春农村义教共免除和落实资金5352万元,有408895名学生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汉阴、紫阳、白河3县1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展开。平利、石泉两县医院加快建设。镇坪文化馆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市政府出台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10项措施;乡镇机构改革方案上报省政府待批;开展了旬阳、白河、平利、石泉4县新型合作医疗试点;“乡财乡用县监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城乡户籍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启动。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增长速度偏低。经济增长速度与全省全国增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季度我市生产总值增速为8.2%,与全国10.2%、全省12.1%的增速分别低于2个和3.9个百分点,加快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
  2、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些倾向性地苗头问题。一是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没有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历史任务,一些村提出的目标任务过急过高。二是轻视产业发展。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把盖高标准漂亮楼房当成首位工作,忽视了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前提和立足点。三是一些群众对政府投资期望值过高,部分干部对农民自身投资能力估计过高,在宣传、引导、发动以农民为主体建设新农村上力度不够。100个新农村建设3年规划项目总投资高达11.4亿元,远远超出了农民的投资能力和政府的扶持能力。
  3、投资计划完成仍显不足、压力增大。地方投资进度滞后,一季度地方项目完成投资仅占总投资的26%;同时新开工项目不足,喜河电站、黄石滩水库等一批大项目进入收尾,投资量减少是主要因素,投资需求与资金供给严重匮乏的矛盾突出。
  4、中省、市属企业增速缓慢,企业流动资金紧缺。一季度中省属企业产值下降0.03%,市属企业产值仅增长0.9%。主要原因是皂素原料生产企业无序竞争、生化市场持续疲软、国家冶炼行业产能过剩铁合金产品价格大幅度下滑、烟草制造业国家收缩指令性计划,皂素价格由去年同期的17万元/吨下降到目前的14万元/吨,铁合金价格由8000元/吨下滑至4900元/吨。工业企业流动资金普遍紧张。全市工业企业贷款同比减少9867万元,流动资金缺口达3亿元。

  三、对后期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新农村建设组织指导,建立配套政策体系。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加大中央1号文件的宣传力度,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积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农民建设新农村。二要把统筹规划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科学规划,通过百村示范试点,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有序推进。三要突出发展绿色产业这个重点。进一步壮大蚕桑、茶叶、烤烟、中药材等绿色产业,继续实施强村大户带动战略,加快良种繁育和圈舍改造,完善服务体系,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加大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外出务工的技能培训,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四要扎实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抓紧策划包装一批新农村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中省支持,适时启动一批安全饮水、农田水利、农村公路、电力通信、沼汽推广、村庄建设,统筹安排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五要注重组织保障。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把乡镇干部力量集中到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上,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2、大力实施“工业突破”战略,促进工业提速增效。工业发展薄弱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必须始终把工业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重视工业、加强工业、发展工业的整体合力。着力提升绿色产业发展水平。紧紧抓住省上扶持陕南绿色产业发展的机遇,加大绿色产业项目策划、储备争取和建设力度,集中资源、资金、技术和人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对经济发展贡献突出的工业项目和产品,带动全市工业突破发展。认真实施22个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与协调服务,因企适策,抓重点、抓大户、抓协调、抓服务,提高煤电油运气和重要原材料的保障能力,促进铁合金、锌锰等冶炼行业恢复生产,力促骨干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多产快销,弥补欠产。积极推动银企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营造良好融资环境。积极建立民间资本进入工业领域的渠道和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办工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
  3、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按照市政府《项目建设年活动方案》要求,加强宏观指导,建立相关制度,加大项目谋划、争取、建设和信息传递力度。围绕市县753个重点项目,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实施、项目主管部门协调管理和政府领导挂钩联系“三位一体”的重点项目管理制度。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协调和服务,对规模较大的中省项目要重点扶持,重点保障,及时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资金、环境等方面问题,促使公路交通、汉江水电、安康中心城市等一批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力促安康大道、桥西广场等一批项目上半年开工建设。积极做好资金落实和组织到位工作,千方百计争取中省有关部门、国家开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认真研究和实施启动社会资金办法,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统计监测,完善重大项目科学论证和决策机制。抓住国家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西部开发机遇,及时做好“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与年度重点项目计划转化衔接工作,开发、策划、促进一批新项目、大项目,为投资增长提供新动力。
  4、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积极研究资本市场发展规律,改进招商方式,采取多种有效形式,积极主动上门招商。做好招商项目策划和包装,筛选一批有资源特色优势的招商引资项目。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在建项目协调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建设发展环境,增加客商投资信心。狠抓“西洽会”招商项目跟踪落实,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率。 
  5、办好“龙舟节”,发展生态旅游。认真落实“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大力培育旅游精品。加速旅游要素市场化进程,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和精品景点建设,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瀛湖、南宫山等重点景区开发建设。筹备办好“第七届汉江龙舟节”,促进旅游经济和服务业发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