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做好2008年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王彦青
2008年2月 20 日
2007年全市以工代赈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在各级计划部门干部的积极配合下,坚持以扶贫为宗旨,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取得了良好的实效,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一、2007年度以工代赈的主要工作实绩
1、以工代赈计划安排妥当,执行良好。2007年度,我市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81个,完成实施方案及工程设计的项目181个,完成可研报告的项目176个。截止2007年12月30日,开工项目181个,竣工项目176个,项目竣工率97.2%。共完成投资3598万元,完成计划的94.8%,其中:完成国家以工代赈投资3007万元,占计划的97.4%;完成各类地方配套资金645万元,占计划的91.4%。新修基本农田680亩,新修渠道79公里、拦水坝11处、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积9500多亩,铺设供水管道50公里、有效解决了14000多人、7400多头大家畜饮水困难,新建和改造村级公路319公里、桥梁24座1130延米,建成农村便民桥28座。
2、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进展快、质量好、成效显著。群众建房-实际完成1922户7775人,分别占批复计划的103%和107%,建筑面积185045平方米,占计划的136 %,户均96平方米,人均23.8平方米,目前已有1673户、6771人搬入新居。道路建设-实际新修改造道路132公里,占计划的137.8%,建桥8座367延米。人畜饮水工程-实际修建人畜饮水12处,铺设管网85公里,分别完成计划的100%和85.87%。供电工程-实际架设农电线路17公里,占计划的103.6%。基本农田建设-实际新修、改造基本农田1280亩,占计划的81.3%。其他工程-实际新建沼气池480座,新修改造校舍460平方米。资金拨付-截止2007年12月30日,市财政已下拨国补资金3230万元,占应拨付资金的95%;县区已兑现项目工程款2700万元,占国补资金的79.4%。累计完成工程总投资8722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53%。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使贫困农民搬出贫困地,改善了农村、农业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平台,出现了人退、林进的良好势头,基本达到了易地扶贫搬迁试点的目的。
二、以工代赈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简单的讲,就是: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工作程序,坚持制度管理,强化督查指导,认真总结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领导对以工代赈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县区上都成立了由县区长挂帅、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领导小组。各试点乡(镇)也成立了乡(镇)长任组长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从项目计划的申报、下达、资金拨付、监督、项目设计、质量监管、直到项目竣工验收,明确县直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做到职责分明,各负其责;从上到下建立起完整的责任体系,形成了县、乡、村联动,干部、群众共同建设以工代赈项目的良好局面,确保项目工作的有序推进。
2、规范办事程序。以工代赈项目,在计划申报时,严格按照 “自下而上(村组-乡镇-县区-市-省)”管理程序,充分尊重基层意见,凡申报的项目,一律坚持由县计划局根据申报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重要性逐个筛选,对大一点的项目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到实地察看、进行专项设计,会商各主管部门,编制以工代赈年度建议计划,经县政府审核后上报。在下达计划时,严格执行“自上而下”管理程序,逐级批转计划,逐项目下达资金,坚决杜绝随意调整已经审批的项目,维护下达计划的严肃性。2007年,全市发改系统干部发扬不辞辛苦、勇于战斗的精神,认真细致、合理规范地编制、上报、审批了《2007年以工代赈计划》与《2007年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实施方案》,编制、上报了《2008年以工代赈计划》与《2008年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实施方案》。
3、坚持按制度办事。结合安康具体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省以工代赈实施细则,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主要是“坚持八项制度”:(1)坚持公开、公示制度,市、县以工代赈项目下达时,在市、县网上、电视台进行公示;工赈项目开工,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公示,告知当地群众,增加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2)坚持开工报告制度,凡重大的工赈项目开工,必须在县区工赈办办理开工审批手续,通过项目审批掌握项目前期准备情况。(3)坚持重大项目终身负责制,技术性强、安全性要求高的重大项目,确定总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对项目实行终身负责。(4)坚持工程招、议标制度,对于重点、重大工程如:公路、桥梁、水利等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工程,采取县级领导主持,由计划部门牵头,财政、相关技术部门、监察部门参加,组成招议标领导小组,进行公开招议标。(5)坚持项目监理、质检制度,凡是工赈资金在投资100万元左右的大项目,请监理公司的专业人员监理,项目竣工时,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质量鉴定、写出质检报告;凡是工赈资金投资在5万元以上的项目,建设单位请专业技术人员作技术指导、监督工程质量。(6)坚持资金报账制度,在资金拨付和使用上,财政部门对以工代赈资金实行专户、专账、专人管理,项目实施单位依据开工报告和施工单据申请,经计划局审批,财政局凭审批手续拨付资金。(7)坚持项目审计制度,项目竣工时,由审计局对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审计,县计划局凭项目审计意见书认定项目总投资,确保以工代赈资金安全。(8)坚持项目竣工验收制度,每个项目竣工后,项目建设单位上报竣工资料并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由计划、财政、监察、相关技术部门组成验收领导小组,按程序和要求进行竣工验收,并交付当地政府负责维护管理,确保能够永续利用。
4、加大指导、督促的力度。以工代赈涉及计划申报、工程设计、工程实施、资金管理、项目验收、后续管理等多个环节。在以工代赈工作的管理上,能够经常深入项目建设现场了解情况、研究问题和指导工作,竭力履行以工代赈项目计划、资金、工程的监督管理职责,尽最大的努力确保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地完成以工代赈计划,市、县区计划干部对重点工程实行“三查”,即查资金到位、管理、使用情况,查工程施工程序、施工进度,查工程质量。在项目的后期管理上,各县(区)能积极探索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养护机制,提高工程的使用年限和长远效益,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步伐。
5、重视宣传报道,颂扬惠民政策。2007年,各县区计划发展局组织专门力量,在调查研究、自查自验、分析问题、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撰写大量调查报告、新闻稿件,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体,采用干部群众会议、黑板报、永久性标语(标志碑)、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宣传了“十一五”期间以工代赈工作所取得的成就。通过一系列宣传工作,把党的“德政工程”、“惠民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贫困农村、贫困农民的心坎上,农民由衷发出了“感谢共产党”、“党恩永恒”的心声。
干好工作是争取项目的基本前提。正因为安康以工代赈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工作得到省发改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省发改委工赈办对我市以工代赈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我市的项目规模在全省2007年以工代赈总规模减少的情况下,我市以工代赈规模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国家补助资金总规模达到6438万元(2006年为6288万元),位居全省第一,为切实改变农村、农业落后面貌,加快我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以工代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成绩应当肯定,经验应该发扬,问题必须重视。2007年以工代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前期工作不扎实。项目库不完善,项目布局分散,单个项目规模小,材料内容不规范,随意调整审批计划和《实施方案》。
2、配套政策不完善,政策执行有偏差。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出现“搬富不搬穷”,加重贫困农民负担,个别县多次出现农民上访,影响全市工作形象。
3、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县的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缓慢,验收不及时,时至今日,部分县对2005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没有进行自查自验、没有做好迎接市上验收的准备。
四、对2008年以工代赈工作的要求
1、进一步提高以工代赈工作的认识。(1)以工代赈是发改系统从规划、计划、申报、审批、建设、检查到验收各个环节直接负责的项目,关乎发改系统荣誉,只能成功,不许失败。(2)以工代赈的根本用意就在于:国家出钱、贫困群众劳动、建设实用公共基础设施工程,达到增加贫困群众就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增加公共基础设施的目的;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俗称“生态移民”,就是要通过补助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地的农民搬迁,一方面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另一方面是恢复生态恶劣地的植被、优化生态环境。(3)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既然是项目,就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目的,就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即:通过它的实施使党和国家满意、贫困群众满意。(4)以工代赈资金是扶贫资金,是党对贫困农村、贫困农民的关怀和温暖;以工代赈项目是党的民心、德政工程,必须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管好、用好工赈资金的自觉性,真正把为贫困农村、贫困农民办的好事办好。(5)安康贫困农村、贫困农民是面广、量大,贫困农村、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期望非常强烈,以工代赈的资金极度贫乏,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坚决杜绝违规违纪行为,确保以工代赈资金安全,确保工程质量;必须把以工代赈资金用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刀刃上,解决紧急而重要、影响发展的瓶颈问题,切实改善贫困农村、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以工代赈资金的投资效益。
2、严格执行中省政策,完善县区配套政策,确保以工代赈工作稳步推进。无论是正常的以工代赈,还是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凡是中、省、市已经明确的政策必须坚决执行,中、省、市政策不明确的,结合县区实际,认真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完善县区配套政策,推动以工代赈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在此,强调三点:(1)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必须采取多种形式,把以工代赈审批计划和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向社会公布,接受各方面监督。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在搬迁对象的选择上,必须通过政策公示——报名申请——乡村初定——名单公示——县上审定等五个环节,严格把关,防止优亲厚友、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等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保证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真实正确。(2)始终坚持以工代赈资金的扶贫、赈济方向,体现党对贫困农村、贫困农民的关心和关怀。《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明文规定:“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以工代赈的根本用意在于“改善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因此,以工代赈项目必须安排到贫困乡村,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必须坚持是以贫困户、贫困人口为对象,以工代赈资金易地扶贫搬迁建房补助必须是向贫困农民的补助。(3)真心实意地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这件好事为农民办好。从2008年起,全省将实施《农民安居工程》,省上的初步意见是:省发改委牵头,省扶贫办、民政厅参与,安排65亿元资金,用5年时间,解决81.6万贫困群众、受灾群众住房问题,使无房户、茅草房、危房户的贫困群众生存环境有明显改善。给安康的每年任务是:发改委安排3200万元、解决8600人,民政局安排3500万元、解决14840人,扶贫办安排1390万元、解决6960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安居工程”的重要构成部分,从现在开始,就要在县区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分清易地扶贫搬迁、易地扶贫搬迁、民政救济建房之间的乡村布局,进一步完善易地扶贫搬迁配套政策,组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领导机构,组建精干的工作队伍,明确部门、人员的分工和责任,安排必要的办公经费。在省上《2008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未审批下来之前,要立即进村入户,宣传政策,实际踏看,认真复核搬迁对象,尤其是确定特困户(2008年全市搬迁任务是131个特困村的2700人)、贫困户的搬迁人数及其搬迁地点,与搬迁户签订包括结构、面积、标准、质量、时间、补助等内容的建房协议,严格限制建房面积和投资规模,采取集中与分散、建房与购房相结合的安置方式,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保证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发展”。在完善《2008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同时,着手精心研究、科学编制《2009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3、严格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提高以工代赈项目管理水平。为了使以工代赈项目在我市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在计划申报时,严格按照“自下而上”管理程序办事,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选择项目;在下达计划时,严格执行“自上而下”管理程序,维护以工代赈计划的严肃性。二是严格执行“四制”管理,即:项目开工报告制、工程招议标制、项目管理制、工程竣工验收制。三是严把工程建设“四道关”,即:(1)严把项目上报关,建设项目必须是有利于改善贫困村、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上报项目的批复、初步设计手续必须完善;(2)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重大项目必须组织技术人员到现场实地察看,进行勘测设计,必须由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建设,必须聘请工程技术人员监督工程质量,进行工程质量鉴定,提交工程质量鉴定报告;(3)严把资金审计关,加强以工代赈项目的稽查和资金的审计,坚决杜绝挪用、挤占、截留等违规违纪现象,确保以工代赈资金安全。(4)严把项目验收关,对以工代赈项目实行竣工一个、验收一个,总结工作经验,完善档案资料。2008年6月,市上将组织力量验收2005、2006年易地扶贫搬迁和有关以工代赈项目。项目竣工验收是项目管理的必备程序,是工程质量、资金安全审查的一道重要关口,是查找问题、督促工作、总结经验、提高水平的重要环节,各县区一定要对以工代赈项目竣工验收引起高度重视。本次会议之后,一是要及时向县区党委、政府汇报,及时把2005、2006年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列入2008年年度审计计划当中,并且迅速开展审计工作,争取2008年5月底审计结束;二是明确质检机构,及时对以工代赈工程进行质量检测,形成规范性报告;三是开展自查自验,查漏不缺,限期整改,确保以工代赈项目工程质量;四是完善档案管理,力求档案完整、规范。
4、加强调查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推动以工代赈工作健康、顺利开展。近年来,有一些问题是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老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不管是老问题、还是新问题,都是人的问题,是人的认识问题和工作问题,因为以工代赈项目不是“阿波罗登月计划项目”,不是“863科研项目”,不是高、精、尖技术项目,相反,它几乎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如何实施。前期不扎实、配套政策不完善、政策执行偏差、竣工验收不及时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影响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效果,影响以工代赈工作的形象,影响群众对党和国家的评价。对以工代赈项目中资金关注的人比较多,对以工代赈项目的目标关注的人比较少,在以工代赈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本属正常,无需大惊小怪,但是,必须确保以工代赈项目的工程质量、资金安全、目标实现的以工代赈项目主管单位-发改委(县区发展计划局),不能麻木不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针对以工代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汇报、沟通与合作,干群联动、狠抓落实,坚决解决问题,促进以工代赈项目健康、顺利实施。今后,对于有问题而不解决的县区,市上将采取:一是全市通报批评;二是调减所在县区下一年度资金规模。
同志们:
做好2008年以工代赈工作,任务光荣,责任重大,全市从事以工代赈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真诚相待、精诚团结、求真务实、以干克难,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能力,把各方积极力量拧成一股绳,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为我市贫困农村、贫困农民加快脱贫致富做出积极的贡献,为安康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贡献力量。
祝大家:新年快乐,全家幸福,身体健康!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