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专题专栏 > 平安建设 > 正文内容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我市绿色产业突破发展

发布时间:2008-01-04 15:24作者: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我市绿色产业突破发展

 安康市发改委   张涛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和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本人通过对十七大报告的系统学习,现结合工作实际,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我市绿色产业突破发展方面谈一些体会与认识。

一、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是实现安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安康地处秦巴腹地,全市森林面积19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6.5%;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境内流长340公里,出境断面流量每秒720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库入库水量的65%。全市人均占有水量3625立方米,是全省的2.6倍,全国的1.5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水力资源是安康最大的优势,既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又为安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安康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一江清水供北京”既是我们的政治责任,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安康属限制开发区域,在这种大背景下,安康靠什么发展?如何发展?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绿色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应该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唯一选择,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有效的手段。

其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是:依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按照蕴育绿色、经营绿色、享受绿色的思路,分区域进行梯度开发。以汉江干流为轴线、一级支流为脉络,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础、水电开发为龙头、绿色产业为重点、城镇建设为纽带,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集水电能源、绿色产业、城镇建设、水域开发和生态旅游于一体,具有聚集产业、连接城乡综合效益的汉江经济走廊。对于秦岭海拔800米、巴山900米以上的中高山绿色生态区,是通过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生态移民等措施,发展生态林木,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涵养水源。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该区建成绿色生态林区,为经营绿色提供可永续利用的绿色资源。对于秦岭海拔600800米、巴山600900米之间的浅山丘陵地区,采用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发展蚕桑、茶叶、烤烟、魔芋、中药材、畜牧等多种经营,把该区建成绿色种养业基地,为发展绿色产业提供稳定、可靠及优质的原料。对于海拔600米以下的川道河谷地带,通过加强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聚集生产要素的能力,并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同时抓好中心城市、县城与重点集镇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与辐射作用,创建文明、舒适的人居环境。  

    通过持续不断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到“十一五”末,全市林地面积达到22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2.3%,汉江出境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标准,绿色产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0%以上,实现绿色产业新突破。

二、保护生态与发展绿色产业的具体措施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新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全局,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实施“建设绿色安康”战略,以生态建设带动经济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良性循环。并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监管。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开放环保产业,鼓励民营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及环保科技开发运用,让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参与监督并积极支持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将环境保护指标完成情况与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和经济工作考核相结合,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真正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2、扩大宣传,提高认识。要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宣传力度,把“建设绿色安康”、“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作为重点,广泛深入地开展生态保护政策措施、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抓环境建设就是抓经济建设的认识,并通过环境警示教育,及时公开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态质量和环保工作信息,动员全社会各方面都参与到生态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工作中来。加大生态移民和迁移式扶贫力度,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村庄等活动,强化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引导群众崇尚绿色消费,珍爱自然环境,发展绿色经济。

    3、完善机制,加大投入。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和环保项目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抢抓国家延长退耕还林政策、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工程启动的有利时机,坚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继续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路子。集中抓好城镇周边、汉江两岸、公路沿线、风景区的工程造林植树,努力营造绿色和谐的人居环境,建设多层次、立体化的汉江生态屏障。

    4、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保护与开发、预防与治理并重,努力转变资源、能源利用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加强“三废”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把好新上项目核准关,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对规模小、效益差、污染严重、安全无保障的企业依法关闭淘汰。加快县城和重点集镇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汉江支流重点污染河段综合治理;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化肥和可降解农膜,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工程、以电代燃料工程;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体系。

     5、实施项目带动,促进绿色产业突破发展。以生猪、魔芋、蚕桑、烤烟、中药材、茶叶、无公害蔬菜等绿色种养业为切入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壮大绿色产业基地;尽快建成蜀河、旬阳、白河水电站,努力完成岚河、任河、旬河、南江河等汉江主要支流53座、装机46 万千瓦 的小水电站建设任务。扎实做好石泉火电厂、旬阳火电厂、燃料乙醇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推进生物柴油项目实施进度,形成水火与生物质并举的区域性能源基地;围绕医药龙头企业,通过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加大对安康正大、北医大等医药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扩大现有规模,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年产万吨魔芋产品、万头良种猪繁育、万吨富硒食品、千吨高档富硒茶等重点项目,优化富硒食品产业及产品结构,构建充满发展活力与后劲的富硒食品产业体系;加大安康康虹蚕桑种业有限公司、宝业丝绸有限公司、石泉永宏丝业有限公司等重点茧丝绸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特别要加大蚕种生产与桑、蚕、丝的副产品开发及织绸加工领域的深度与宽度研究,拓展与延长产业链,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推进安康茧丝绸业快速发展。以完善重点景区和精品线路的交通基础设施为先导,围绕巴山生态休闲游、汉水风情观光游和秦岭森林度假游三大板块,提升完善瀛湖、南宫山、神河源、香溪洞、岚河漂流等景区,加快开发千层河、天书峡、龙洞河、女娲山、燕子洞、朝阳沟等景区。继续以汞锑、铅锌、钒钛磁铁、瓦板岩等优势矿产资源开发为重点,进行高起点、规模化开发。组织实施好年产10万吨电解锌、3万吨纳米氧化锌、日处理12000吨铁矿、3条百万吨水泥生产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做大一批产值过亿元的新型材料龙头企业。同时要认真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报工作,促进绿色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开发和利用,推动绿色产业突破发展。

总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体现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切实做到好中求快,快中求突破。特别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和“经营绿色、建设绿色安康”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着力把我市打造成为西北大花园、毗邻度假村、产品集散地、经济交汇区、旅游热点市,为建设和谐安康多作贡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