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要闻动态 > 发改动态 > 正文内容

对安康市营商环境建设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05 10:03作者:邓军 刘琛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决定国家、区域、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和地方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其经济发展、财税收入、就业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李克强总理提出,“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陕西省总体处于中等发达省份向发达省份转变、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市“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日渐明晰,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陕西向南开放第一门户的发展优势正在彰显,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更好的营商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吸引聚集更多发展要素,护航市场主体发展。近年来,我市在贯彻落实中省惠企利民政策措施的同时,注重顶层设计,围绕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实际及时制定了一揽子政策措施,为我市营商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取得积极成效。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标先进地区和企业群众期盼,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急需找到问题和成因,加快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予以解决。

       一、目前我市营商环境存在问题的表现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营商环境评价、政企座谈等方式,深挖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短板弱项,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从营商环境网络调查问卷来看,57份有效问卷中,反映招工留工难、融资困难、市场竞争不规范居企业发展面临主要问题的前三位,分别达到问卷总量的52.6%、49.1%和38.6%,税费负担重、与政府部门打交道难、获取政策信息难、企业经营和项目施工中存在吃拿卡要现象分别占问卷总量的28.1%、22.8%、19.3%和17.5%。

       从2020年陕西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反馈情况来看,市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未建成,部门间“信息孤岛”普遍存在,平台共建共享、数据互联互通工作落后,政务服务数据统筹能力弱;尚未构建项目生成管理系统及项目策划生成机制,上线电子表单较少、电子印章应用场景有限,企业群众申请动力不足,大量存量纸质证照未实现历史数据转化,已生成证照数据质检合格率不高,未形成纸质证照与电子证照同步发证工作机制,办理建筑许可便利度低;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建设不足,市级不动产登记窗口虽实现“一厅式”受理,但其与行政审批、住建、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数据信息还不能达到互认共享;“互联网+监管”工作滞后,市县行政执法部门未按要求使用“互联网+监管”平台。

    通过企业座谈反馈情况来看,全市缺乏统一的政策发布平台,政策查找难、申报难、时效性差等问题普遍存在,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未打通,企业找部门、找政策的状况没有改变;基层业务人员思想不解放、服务理念不强、协作意识淡薄等问题依然存在,官本位、衙门思想没有摒除;水电气等公共服务能力弱,政务大厅水电气窗口仅提供缴费、咨询、收件等简单业务,未实现实质性进驻,企业报装水电气的行政、施工、时间成本不明晰。

       二、问题分析

      通过对问题进行梳理归集,主要从要素保障、信息化建设、政商关系等3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

      (一)要素保障方面。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后,影响中小微企业经营的长期性因素与短期性冲击相互交织,使得融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本地中小企业缺乏规范化经营管理和财务制度加剧了这一矛盾。第七次人普数据显示,近十年,全市人口总量下降,人口净流出态势加剧,特别是劳动人口数量下降,2020年,全市总抚养比为51.26%,人口红利已经消失,加之城市缺乏综合竞争力,人力资源外流明显,中高端人才找不来、引不来、留不住,用工用人问题将长期困扰我市经济发展。近几年,安康市营商环境建设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政府积极推进,而公共服务行业反应滞后,企业对水电气以及银行机构的服务水平能力满意度低。

       (二)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市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短板弱项,是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反馈问题的重点。我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和行业信息化建设推进缓慢,未建成数据交换平台,无法将分散建设的若干应用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数据调取、集中、分配、展现等功能未实现,政务数据处理和交换能力弱,“数据壁垒”明显。中省级信息平台往往只满足本级需求,对下部署基本平台框架,只具备底线业务功能,差异化的政策措施还需要地方创新和落实,“数字政府”建设需加快推进。

        (三)政商关系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市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大,承接了一批东部产业转移项目,以毛绒玩具、电子线束等产业为代表,在用地、用工、厂房、项目资金扶持、水电气路讯等要素保障方面得到一系列扶持政策,本地企业对此有看法,认为市场竞争不规范。企业希望能够建立实时响应的政策发布、申报、咨询机制,惠企政策应简单易懂,明确支持的对象、方式、时限,落实到申报流程图,能够从公开渠道第一时间掌握政策信息,同时,对已经制定的各类扶持政策,明确配套措施和申报办法。与政府部门打交道还存在“小鬼难缠”“玻璃门”“旋转门”等问题。

      三、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建议

       良好的营商环境如同清新空气,是市场主体成长发展的前提,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基础。必须认真系统梳理,深入思考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突破:

       (一)深化思想认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牢固树立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局外人”的理念,每个人都是营商环境的建设者、影响者和实践者。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复杂性、长期性,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系统梳理涉及企业全生命链的方方面面工作,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狠抓工作落实,避免部门单打独斗。要深刻转变政府职能,着力破除“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店小二”“服务员”思维,让服务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果,真正做到企业群众“有需必应,无事不扰”。

       (二)明确任务目标,做好七大环境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没有现成模板和固定模式,从陕西省营商环境评价设定的23个一级指标可以洞悉,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已涉及社会民生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应以提升企业和社会满意度为终极目标,从7个方面明确工作任务。法治环境是首要环境,必须规范涉企执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将执法与服务融为一体。政策环境决定企业预期,要更全面精准地提供政策措施,建设政策直达企业的“高速公路”,做好政策的落地落实。市场环境必须公平透明,要建立竞争有序的诚信体系,真正做到内资与外资、国企与民企、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一视同仁。人才环境是企业发展的首位要素,要系统研究普工、技工、高级人才的引留政策,分类施策,一企一策,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提高获得人才和人才工作的便利度。社会环境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要同步提升城市人文生态、公共服务、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汇聚事事都是营商环境的工作合力。产业环境是经济增长的密钥,既是营商环境的结果也是影响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要健全完善产业链制度,建设完备的产业体系,以商招商,延链补链,打造产业营商名片。政务环境的改善最直观,要重点关注政府效率和治理能力提高,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提升获得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的便利度。

      (三)坚持问题导向,落实落细工作措施。要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认真开展行政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智慧监管、审判执行、法律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的标准制定,加快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完善市场要素交易标准,用标准化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拓宽政企对接方式,搭建涉企政策发布平台,为企业精准画像,给政策精准赋能,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补贴申报一次办结”。建立健全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机制,明确受理机构、办理机构职责,建立受理、转办、督办、好差评、线索移交闭环工作机制。加快数字政府建设,顺应数字化趋势,洞察数据资源价值,推动实现政务服务跨层级、跨领域的一体化协同,打造开放式政府平台。畅通“数字政府”建设运行体制机制,以“安康智慧治理平台”为抓手,推进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数字化升级。推动更多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和“全市通办”。

[责任编辑:fgw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