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要闻动态 > 县区动态 > 正文内容

平利县发改局:“十小工程”安居惠民

发布时间:2020-11-26 10:16作者:陈华琼

  平利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2011年被列为秦巴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总人口23万,“十二五”末贫困人口18507户44811人。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十三五”期间,全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3481户37974人,建成安置点62个,其中,100户以下安置点32个,100户—500户安置点20个,500户以上安置点10个。为补齐安置区基础设施短板、解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难题、提升搬迁群众管理服务,平利县以易地搬迁安置区“十小工程”为抓手,通过建好小管家、小配套、小平台、小库房、小餐厅、小课堂、小厅堂、小市场、小菜园、小公墓等工程,稳定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不返贫”的发展目标。

  建好“小管家”优化管理促融入。建立完善安置区综治维稳体系,健全社区工作机构,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300户以上的安置社区全部创建“五新社区”达标;稳步推进安置房不动产权登记办证,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依法保障搬迁群众原有土地承包权益、全面落实医保、社保等各项惠农政策。将原迁出地管理的生产生活资料等逐步过渡并纳入迁入地安置社区管理,聚力做好群众产业发展、就业落实、服务管理、权益保障和后续扶持等工作。

  建好“小配套”完善设施补短板。聚焦大型安置区对道路、饮水、用电、排污、环卫、绿化、亮化、公厕、停车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完善,实现提质扩容增强服务功能。

 建好“小平台”强化服务提质量。规范提升大型安置社区活动中心、卫生室、警务室服务水平,规划建设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儿童托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立足实际建立健身活动场所,满足搬迁群众公共服务需求,提升居住和生活质量。

  建好“小库房”集中储物无忧愁。充分利用集中安置区附近腾空收回的易地扶贫搬迁旧宅中安全的连体房、政策保留房等,就近就地集中解决搬迁户生产工具、棺材寿木等存放问题;同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原则,在有条件的集中安置区周边建设小型库房,供搬迁户存放物资、物品等使用。

  建好“小餐厅”爱心服务暖民心。在大型集中安置区开办“爱心”餐厅,引导社会志愿服务,为重残、重病、智障等生活不能自理的搬迁群众,提供集中就餐和送餐上门等服务,照顾好他们的吃穿起居,解决日常生活困难。

  建好“小课堂”专业培训提技能。建设11个集镇安置社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基地,由人社、扶贫、教科、农业农村、司法等部门分别组成专家团队,采取“群众点单,政府做菜”的方式,通过集中、巡讲、实训、自媒体等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创业就业培训,为群众就业增收打牢基础。

  建好“小厅堂”婚庆嫁娶树新风。统筹利用闲置资源作为搬迁群众婚庆嫁娶的场所,实行有偿使用、统一管理;同时,加强农村社区婚庆理事会建设管理,移风易俗,倡导社会新风尚。

  建好“小市场”多元服务惠民生。创造条件引入金融、邮政、电信、电力、供销、经贸、交通等在大型安置社区设点服务,科学布局生活超市、金融网点、公交站点、电商网点、快递物流等服务设施;积极建设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市场,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社会消费扶贫,逐步打造功能完善、生活便利的智慧型安置社区。

  建好“小菜园”家庭门口有菜吃。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在大型安置区周边集中建设相应规模的“安心菜园”,破解搬迁群众吃菜问题;同时,还对有种菜愿望、具备种植能力的搬迁户合理配置菜园种菜。

  建好“小公墓”文明殡葬解难题。按照尊重习俗与移风易俗相结合的原则和殡葬管理相关要求,科学规划,合理选址,稳步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实行统一管理,解决搬迁群众安葬老人问题。“小公墓”后续服务、绿化、防火等由各镇聘请生态护林员进行管理。

[责任编辑:fgw000]